公共場所頻頻出現肢體衝突事件 新加坡人戾氣變重了

2022年04月28日   •   7萬次閱讀

左圖:4月20日,武吉巴督一間診所的女職員與一名女子發生糾紛後用腳踢嬰兒車。右圖:4月24日,17歲少年打翻托盤「打臉」小販,後者怒而拿著湯勺衝出檔口打人。(紅螞蟻製圖)

作者 盧麗珊

加坡一周內,竟然發生了兩宗在公共場合的肢體衝突。

怎麼去看個醫生拿個病假單、去吃個面就要搞到自己「一舉成名」?甚至吃面不成,反被小販大叔追打後負傷入院治療?

新加坡到底是怎麼了? 是戾氣越來越深重?還是該痛定思痛,想想怎樣化解戾氣,走向優雅社會?

第一個事件的新聞刊登於4月20日。武吉巴督一間診所的女職員與一名女子發生糾紛後用腳踢嬰兒車。視頻在網上引發爭議,診所表示已經譴責女職員,並且安排她放缺席假。

(取自面簿)

後來,診所閉路電視記錄顯示,該挽著年幼兒的女顧客之前在診所內狠甩櫃檯上的宣傳單。她出了門還意猶未盡,不顧兒子哭求阻撓,再度進入診所扔摔診所的東西。此時櫃檯內的診所女職員已經從貌似的隱忍升級到暴怒,追出門外才有上述踢嬰兒車的一幕。

診所閉路電視記錄顯示,該挽著年幼兒的女顧客之前在診所內狠甩櫃檯上的宣傳單。(取自面簿)

在診所外最諷刺和遺憾的一幕是兩個成年女人門內門外都干仗,嚇哭的小男孩一邊保護媽媽,一邊懇求由他們來收拾「殘局」以緩解局面(意指收拾診所內被他媽媽翻倒的東西)。

原來年紀最小的最理性、最純真,最有誠意解決矛盾。

24日,氤氳不去的暴戾之氣再度降臨盛港一間咖啡店。

17歲少年打翻托盤「打臉」小販,後者被激怒抄起湯勺就衝出檔口打人。少年疑似被告知「等一等」而不滿才發生上述事件。

17歲少年打翻托盤「打臉」小販,後者被激怒抄起湯勺就衝出檔口打人。(STOMP視頻截圖)

由於兩件事都涉及肢體動作和衝突,事件已鬧上警局,警方已介入調查。雖然沒有重大傷亡,類似日常生活的普通交易行為也可能因一方不滿而發生肢體衝突,所帶來的不良的社會示範和影響才值得深扒。

看到「踢嬰兒車」一幕時,我正在樟宜機場候機室刷手機。疫情兩年多以來第一次出國門,心已經飛出去的我近乎已從遠處觀望般,感受新加坡社會瀰漫一股壓抑著的」戾氣」。

從字面上看,戾氣(lì qì)是指暴戾之氣,即以一種殘忍,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極端的一種心理和風氣。有意思的是,我在還不懂這個字之前已在國外領教所謂的戾氣。

我在上世紀90年代第一次去北京背包旅行,親眼在公交車上目睹發生交通意外後,相撞車輛雙方走出轎車後馬上倒地扭打一團。這是長那麼大從來沒看過的場面,再跟後來學到的「戾氣」就完全對上號,沒有其他字眼可以代替!

雖然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今日的北京也遠比當年多了文明和秩序,少了戾氣,怎麼忽然在自己家門就冒出這個字眼?

我們還得得先理解社會風氣、社會期望和人物性格特質之間的有機關係,它們其實一直互相影響,互相加強。

新加坡的高速經濟發展對於速度的要求甚殷,這也逐漸形成國人的性格特徵,對時間和金錢的精準拿捏,導致我們對周圍的人也予以同樣的要求,要求越來越高,容忍度越來越低。

這樣的特質在職場不會因為下班就「收工」,而是輻射出去到生活領域的方方面面,包括私人情感,而稍有點過火,達不到要求就可能出現易怒、不耐煩和惡性的戾氣表現。它更多顯現在外籍女傭、前線服務人員(零售或醫療機構)、交通業,這些都是矛盾隨時會發生的地方,尤其是在公共場合。

這樣的情況在醫療機構更為常見。因為需要等候的時間較長,以至我們在各大醫院都能看到告示,希望公眾以禮對待醫療人員。不信?數據可以說服你。

疫情期間,各大醫院與診所人手吃緊,除了要看護更多患者,不定時加班加點,就連休假日也無法放鬆,被院方緊急召回服務。圖為陳篤生醫院。(海峽時報)

2018年全年發生公眾惡性對待醫療人員或騷擾他們的事件多達1080起,到了2020年多達1300起。今年初衛生部長王乙康公布2021年的數字多達1400起,逐年增加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醫療機構對於遭到惡待的員工提供心理輔導和各種援助,但是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思維。公眾對公眾醫療服務要求高、必須持續滿足更高的期望是一回事,但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輕易被點燃,越來越缺乏理解和包容則是不容小覷的社會現象。

從1979年開始,我國每年推廣全國禮貌運動,禮貌使者「新雅」獅子在我的童年曾留下鮮明記憶,通過童真童趣貫徹以禮待人的價值觀。

禮貌使者「新雅」獅子是伴隨新加坡人成長的吉祥物。(海峽時報)

2013年,新雅通過反面手法,在媒體以公開信形式宣布退役,藉此提醒人們禮貌運動的意義。數十年過去,我們追求經濟成就的同時,建構優雅的社會依然是個重要和長遠的目標,不能因為過去的方式過時了就放棄先前取得的成就。

身為推動禮貌運動的吉祥物的新雅(Singa),2013年5月宣布自己辭職的消息。新雅在公開信中表示,面對一個越來越令人憤怒,又少了包容性的社會,它感到疲憊。它希望自己的離去能激起大家對「行善」與「優雅社會」的討論,反省自身的不足,並以行動讓本地社會更美好。(新加坡行善運動)

也許新雅是一個時代的回憶,但是這不代表目前的兒童不需要新雅。尤其是網際網路當道,跟手機和電腦打交道的時間比跟人還多,跟家人的關係都可能淡薄了,更何況是對不相干的外人?

兒童在一個充滿戾氣的環境下成長,目睹自己父母跟外人在公共場合高聲干仗,不會也學著以同樣的方法解決問題吧?

除了酒醉和精神疾病等因素造成的孤立事件,我相信戾氣產生的情境是極少數,大部分人還是彬彬有禮,但是少數並不表示可以輕易忽視。戾氣在不受控的情況下極可能變成犯罪事件,最近持刀在大街上、在學校砍人的畫面依然歷歷在目。

在凝聚國人情感的龐大社會工程,我們還需要更多感性兼理性的呼籲和引導,對孩童更要從小以優良價值觀教養。

能對人多一份體諒、包容和真心的理解,少點動不動就提高嗓門、摔別人的東西,減少一點什麼都要據理力爭、什麼都要爭到最好的跋扈,戾氣可能就會少一點,溫柔可以多一點,笑容自然會多一點。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3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3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5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405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5985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530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3762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