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名20多歲兒子不想爸爸辛苦,在疫情期間辭掉穩定的工作,轉行到爸爸在濕巴剎的豬肉攤幫忙賣豬肉。他們將接手攤檔的生意,甚至擴充業務提供網絡豬肉訂購服務。
兄弟倆均表示,看見父親工作的時間很長,覺得他非常辛苦,所以先後決定到爸爸的豬肉攤幫忙。
52歲的何國隆賣豬肉已20多年,他的豬肉攤目前開在後港1道第105座組屋的濕巴剎。何國隆育有三名兒子,目前27歲的大兒子何洪煊以及25歲的二兒子何埭淙每天都會和他一起開檔,經營賣豬肉生意。
何洪煊之前是一名財務顧問,在2020年辭職後便到豬肉攤幫忙;何埭淙原本是一名糕點師傅,他比哥哥早一年,在2019年便辭職到豬肉攤幫爸爸的忙。

二兒子何埭淙。圖:董勵萱
兩人早前因踏入社會工作了約一年後,覺得不太適合,就聽從爸爸的建議嘗試到豬肉攤幫忙。做著做著,兩兄弟就決定慢慢接手爸爸的豬肉攤,讓爸爸能夠不用那麼辛苦,兩人也努力地擴充業務如提供送貨服務,希望把生意做得更好。
至於23歲的小兒子何俊宏,則是一個保險經紀人,沒有和哥哥們一起到攤檔賣豬肉。
小時候沒想過要接手豬肉攤生意
三名兒子雖然小時候偶爾會到檔口幫忙,但那時從來沒有想過要接手爸爸的攤位。何洪煊表示:「小時候一有空就會到爸爸的攤位幫忙,尤其像是農曆新年這樣的較繁忙時段,做比較簡單的事情,例如攪肉碎、找錢之類的東西。但那個時候沒有想過要接手他的攤位。」
如今,兩兄弟在接手攤位之後就嘗試新鮮事物,希望把生意做得更好。

大兒子何洪煊。圖:董勵萱
在他們接手之前,攤位是完全不做網絡生意,也沒有送貨服務的。不過,疫情期間因濕巴剎的生意少,兩人就決定開始推出網站,接網絡訂單,也為顧客提供送貨服務。
何埭淙表示:「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濕巴剎沒有這麼多人。我們於是決定推出網站,看能否將生意帶上網,推出送貨服務。」
畢竟兩人都沒有建立網站的經驗,又沒有經營過網絡生意,一切都要親歷親為,因此剛開始的時候比較困難。
何洪煊也補充:「剛開始的時候,很多(顧客)都是老一輩的。他們對於科技不怎麼熟悉,不懂得怎麼上網訂購豬肉。我們就會通過WhatsApp或者讓顧客通過打電話的方式來下訂單。」
見到自己的兒子學習能力強,何國隆感到非常開心。他說:「他們有一點生意頭腦,會去想要怎麼把生意擴大,怎麼進步等等。」

大兒子何洪煊(前)、父親何國隆、二兒子何埭淙表(後)。圖:董勵萱
兒子:自己都覺得累 更何況是爸爸
濕巴剎的生活一點也不容易,三父子每天凌晨就得起身做準備,早上約7點左右開檔。他們在早上11點左右收檔之後也得為隔天的訂單做準備,休息時間非常少。
所以,對於兒子們願意到攤位幫忙,甚至要接手攤位,何國隆表示非常安慰,畢竟「很多年輕人都會嫌濕巴剎臭,工作時間長等等。」
「三個孩子都很孝順,擔心我做得太辛苦,有時不讓我下來攤位,叫我去休息。」
對於兩名兒子的表現,何國隆表示非常滿意,並希望他們能讓生意更上一層樓。
何洪煊和何埭淙表示,他們希望網站將來不只賣豬肉,也會賣雞肉、海鮮和蔬菜等新鮮食材。他們更打算在今年底另開一家分店。
在兩名兒子的眼中,父親非常勤勞,並都希望爸爸不用再那麼辛苦,畢竟兩人都已經長大了,能夠照顧攤位的生意。
何埭淙說:「自己在接手攤位後經歷一個禮拜六天的長時間工作,自己都覺得累,更何況是爸爸都已經這把年紀了,所以我和哥哥才會決定接手攤位的生意。」
父親節,何埭淙說:「感謝爸爸一直辛勞地工作。我們現在都長大成人了,可以幫爸爸減輕負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