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封城已經有7天了,那麼在上海的新加坡人怎麼樣了?
上海封城
上海從4月1日起實行封閉管理,已經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了,當地疫情仍在急速惡化。
7日,上海通報4月6日0-24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22例和無症狀感染者19660例,目前已累計報告感染者超過10萬例。
這是2020年武漢疫情平息後,中國抗疫面對的最大挑戰。
魔都?魔幻?
不僅是封城這麼簡單,自從病例急劇增加以來,上海防疫便亂象紛呈,用魔幻來形容也不為過。
搶購物資,民怨四起

非冠病的急診病患和慢性病患求醫無門

年幼兒童與父母親子分離

當地政府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一時,網絡上對上海的指責聲不絕於耳。
一直以來上海一直設法「精準防控」,發生局部疫情後,不輕易封控或進行大規模核酸檢測,儘可能把防疫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降到最低。動輒封城的防疫最簡單粗暴,也能最大程度降低疫情擴散風險,但作為有2500萬人口的中國經濟重鎮,「一刀切」要付出的經濟和社會代價,並不是普通城市所能比的。
相信也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上海在本輪疫情暴發初期,一直避免採取嚴厲封控措施,但是到最後還是採用了最傳統的辦法--封城。
在上海的新加坡人
對於許多旅居上海的新加坡人來說,只有一個感受:無奈。
已經在上海生活十幾年的Lau表示,上海還採取動態清零的政策讓自己感覺很無語。
「「上海一天新增的確診病例只有幾百例,比新加坡少很多,新加坡的病例比上海多,而且人口是上海的五分之一。新加坡謹慎開放的同時,上海卻進入封鎖階段,我其實很不能理解」」
而他也跟很多人一樣,在傳出封控消息的當天馬上就去超市搶購食物和生活用品,「人很多,根本搶不過」是Lau最直觀的感受。
被派駐上海任職的新加坡集團任職高管表示,當上海市的冠病病例3月開始上升時,他和同事已料到當地可能會宣布封鎖措施,便開始囤積物資,因此不用和其他市民一起搶糧。

但是,雖然存了一部分物資,然是自封鎖後已經有一個星期了,至今糧食已所剩無幾。他們試圖上網購買,但由於需求太高,一些配送應用程式只允許用戶在特定時段購買,例如凌晨12點和早上6點。
「我嘗試早上5點點入應用程式,但人多到我什麼都買不著。接著什麼都賣完了。」
當然,除了自己購買糧食,這裡的社區也會派送免費的肉和菜,供應種類從蝦、香腸到蘿蔔等都有;同時因社區而異。「有些社區只得到馬鈴薯。」

當地的快餐店仍提供送餐服務,但由於點外賣的人太多,能搶到就是一個驚喜,誰曾想到在中國上海要吃一個披薩有這麼難!
很多新加坡人表示,就目前來看上海市的封鎖措施不會在短期內結束,並表示只能「聽天由命」。
「封鎖應該不會那麼快結束。新加坡擁有 500 萬人口,當時實施了一個月的阻斷措施,而上海是一個擁有 2500 萬人口的城市。不管怎樣,我們只能遵守,遵循當地政府的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