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空間配搭什麼樣的椅子是一門學問,散布島國多個角落的座椅木凳,一件件都是藝術品

2021年09月02日   •   1萬次閱讀

椅子,隨著空間轉換,衍生出不同的功能和景觀。散布島國室內外公共空間的椅子,可以歇腳、看書、賞景,有的則是環保項目、藝術作品,為你我製造偷得浮生半日閒的理由,坐下來,喘口氣,化為風景的一部分……

丹戎巴葛商業區的矮椅朝向達士嶺摩天組屋,讓路人享有獨處空間。

在所有的家具當中,椅子可謂最具靈活性。不就是一張讓人舒舒服服坐下來歇息或辦公的家具,設計竟然如此多元化,亦簡亦繁。

一張椅子在整個環境的對稱與融合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什麼樣的空間配搭什麼樣的椅子是一門學問,也必須以人體工學為主要考量,融合實用與美觀元素,椅子的存在不容小覷。

椅子在設計界享有崇高的地位,諸多經典之作都被納入各大當代博物館的收藏中。數年前濱海灣金沙藝術科學博物館舉辦了一場查爾斯和蕾·伊姆斯(Charles and Ray Eames)設計回顧展,其亮點是這對知名美籍夫妻檔聯手設計的多款椅子。當中有1950年所設計的白色塑料椅,簡約風格不失典雅,即便是超過70年的成品,依然不過時,目前仍在生產與出售。

椅子對旅遊業同樣有所貢獻。加拿大的馬斯科卡(Muskoka)以多個景色宜人的湖畔著稱,每處放置了五顏六色的休閒椅讓遊人欣賞自然風光,設想周到。這些椅子因此稱為Muskoka chair,成了該區的一大亮點,吸引訪客到此一游。

行走島國,不難察覺城市各角落放置了設計迥異的椅子和木凳供路人休憩。當椅子融入公共空間時,呈現的又是另一番景象。椅子成了大環境的一部分,歇歇腳之餘,也讓人能夠靜心欣賞周圍景物。

坐在藝術椅的路人融入藝術品中。

丹戎巴葛的塑料矮椅

丹戎巴葛商業區高樓林立,綠色空間打造得極有意思,中央的道拉實連路公園(Tras Link Park)增設了石灰桌椅,甚至放置鞦韆,讓上班族從繁忙的工作中暫時抽離。我偶爾在午餐時間路過,看到不少人帶著飯盒在公園裡享受午膳。有的獨自一人,有些三五成群,勾勒一幅午餐即景。

銜接丹戎巴葛地鐵站的國浩大廈(Guoco Tower)是一棟摩登的建築物,號稱島國最高的大樓。戶外廣場有不少特色餐館,熙熙攘攘,一隅卻有個讓路人獨處的角落。幾張矮椅朝向達士嶺摩天組屋,由於塑料椅的設計宛如後院常擺放的休閒椅,坐下雙腿易伸展,身心立即放鬆。眼前則有個梯田般的景象,仿佛是一幅框起來的綠色美景。

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空間設計,在鋼骨水泥中開闢一個綠色角落,非常養眼。塑料椅寬敞,任何人坐下去都感覺舒適。椅子不多,僅五六個,經常「滿座」,尤其是午餐時分。其他時間有人坐著靜思,有人手握一本好書進入文字的世界,或是附近的餐飲業員工趁休息時間在椅子上閉目養神。

濱海灣的木製躺椅

再看看濱海灣瀕水步道(Waterfront Promenade)一帶,鄰近濱海灣金沙酒店的木板步道長約350米,看點不少。我喜歡沿著海岸線邊走邊欣賞周邊的建築,方能感受這個都會的蓬勃發展。浮在水面的LV時尚品牌店,以及透明的圓形蘋果專賣店是現代建築的設計語言,令人嘖嘖稱奇。除此之外,許多運動愛好者也會來此跑步或騎腳踏車,構築一幅休閒畫面。

濱海灣瀕水步道放置木製躺椅供路人躺著仰望市區風景。

濱海灣近年的發展有目共睹,身為島國極力打造的旅遊地標,該區增設許多新公共設施,包括步道上放置的約30個木製躺椅,供路人躺著歇息的當兒,仰望市區景色。

乍看之下,這躺椅猶如酒店泳池旁,讓住客做日光浴的躺椅(sun deck chair)。濱海灣瀕水步道的躺椅面向高樓密集的萊佛士坊商業區,島國的繁華映入眼帘,從低角度對望,頗有氣勢。

木製躺椅的設計如人體的脊椎骨,又像傳統樂器木琴,由數十片木塊組成,與木板步道相得益彰。無論是白天做日光浴,抑或夜晚曬月亮,「躺平」 閒逸自得,亦是一種生活享受。

烏節圖書館的柚木皮革椅

椅子和圖書館存在密切關係。閱讀屬靜態的休閒活動,總需要一張能安心地把自己託付在浩瀚的文字世界的椅子。如果眼前有一幅宜人的景色,必定讓閱讀的意境升華,樂享其中。

烏節圖書館的柚木皮革椅頗有設計工藝的質感。

島國的圖書館在這方面做得別具心思,尤其是嶄新的公共圖書館,不僅空間設計充滿時代感,同時響應綠色環保主義,引進大量的自然光線,椅子的選用也頗為講究。

極力推廣設計美學的烏節圖書館顛覆其他社區圖書館的格局,波浪形的書架增添選書與閱讀的樂趣。特別設計的椅子則配合館內的鑲木地板,支架採用柚木,座墊則選用黑色皮革,頗有設計工藝的質感,展現匠人精神。這款椅子出自本地的家具品牌Air Division之手,一張椅子叫價千元以上,價格不菲。

烏節圖書館進駐烏節門(Orchard Gateway)購物中心內,共兩層樓。柚木皮革椅在白色的空間內顯得格外出眾,但不喧賓奪主。樓上靠窗的位置最合心意,窗外綠意盎然,腳底下是繁華的時尚購物街。目光放遠是基里尼路和里巴巴利路一帶的公寓景色,錯落有致。對愛書人來說,沒有什麼勝過一本好書、一幅美景和一張可以依靠的椅子。

港灣圖書館的休閒椅

坐落怡豐城三樓的港灣圖書館於2019年啟用,論空間設計與設施皆非常先進,推廣數碼科技的使用,兒童區同樣充滿互動性。圖書館內有個類似講堂格局的閱讀室,最靠近落地玻璃窗的部分擺放了幾張休閒椅,供訪客靜心閱讀。

港灣圖書館有個講堂格局的閱讀室,讓訪客靜心閱讀。

港灣圖書館的休閒椅結構精簡,猶如童話故事裡的家具。

港灣圖書館的優勢是靠海,有海的地方總讓人精神氣爽,隔著玻璃窗能夠遠眺聖淘沙,右邊有纜車在空中緩緩移動,左邊則是港口的貨櫃貨運工程。遼闊的全海景令人捨不得眨眼,而往返聖淘沙的輕軌列車與視線齊平,每隔幾分鐘從眼前穿行,景色宜人,可謂眾多圖書館中,擁有最漂亮迷人的景觀。

或許是鄰近聖淘沙的緣故,椅子的設計帶有沙灘休閒椅況味,漆上鮮黃色散發陽光般的朝氣,仿佛置身海灘中。休閒椅的結構精簡,猶如童話故事裡的家具。長椅背貼合人體背部,稍微傾斜讓坐姿更為舒適,身心隨之放鬆。

不少訪客從書架取出幾本心儀的書籍後,安頓在靠窗的位置,給自己一段不被打擾的閱讀時光。看書觀海,沉浸在書海的秘境中。

舊國家體育場的重生凳

椅子的設計也可以天馬行空。市區重建局從2012年至2017年,共舉辦了三屆的「重生凳」(Re:Bench)木凳設計比賽,旨在讓本地的設計師以舊國家體育場內的板凳為創作素材,設計出別出心裁,富具創意的木凳。

「重生凳」看似裝置藝術品,卻不失實用價值。

「重生凳」看似裝置藝術品,卻不失實用價值。

「重生凳」提倡永續發展,賦予廢棄的板凳新生命。近百件作品目前散布島國各處,包括市區重建局中心內外、濱海灣以及加冷新加坡體育城周圍。值得一提的是,首屆邀請本地建築老將和資深設計師齊參與,第三屆則公開給35歲以下的新晉設計師。這也是舊國家體育場的最後一批木凳,象徵把設計和創意的棒子傳承給新一代,別具意義。

「重生凳」擺脫典型的椅子造型,作品藉由對舊國家體育場的個人印象和共同記憶為設計理念。由於設計新穎,體積也比一般椅子大,這些木凳看似裝置藝術品,卻又不失實用價值。

當中有以國人頗為熟悉的「加冷浪」(Kallang Wave)為設計靈感的椅子,這曾經是觀眾在支持本地足球賽時,集體揮動雙手歡呼時所做出的波浪舉動,萬眾一心,默契十足。設計事務所Ministry of Design將舊板凳製造成海浪形、含有韻律的木凳,令人刮目相看。

以「加冷浪」為創作靈感的「重生凳」。

另外,還有象徵新舊交接的雙手奉獻設計,摺紙造型的木凳設計等,為公共空間注入藝術氣息。縱然是新設計,舊木板上深深淺淺的紋路刻畫出一代人對體育所付出的精神,也是緬懷舊體育場的一種獨特方式。

明古連街的藝術椅

城中其實不乏富具創意的藝術品座椅。在明古連街的南洋藝術學院校舍外,長長的一條街展示校友們創作的藝術品,當中有逗趣的小狗雕塑和各種抽象的裝置藝術。我起初不以為意,常把這些當街頭藝術來欣賞,直到某天見到路人坐在其中一件作品上,才意識原來別有用途,坐的人不自覺已地融入藝術品中。

南藝校舍外的逗趣小狗雕塑也能充當椅子。

遍布島國的椅子當然不只這些。在外頭走累了,特別是疫情期間,不該太操勞,讓自己投靠椅子的懷抱。再環顧四周,總會發現一些平時所忽略的景物。椅子讓我們收穫不一樣的視野,重新發掘周邊的美好,這就是一張椅子與周圍環境所產生的微妙關係,玩味無限。

文/攝影:藍郁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8208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446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