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熟悉一個城市最好的辦法就是去品嘗當地美食,網友「Sunnyshine」在《新加坡眼》APP上分享了他是如何通過美食認識、熟悉、融入新加坡。
以下為網友全文:
民以食為天,人人都離不開一日三餐,吃吃喝喝。大快朵頤之間,我們和朋友之間的感情得以維繫。品嘗美食之際,我們的味蕾得以滿足。煩惱之時,大吃一頓,讓你感到愉悅欣喜,從而內心得到了平靜與慰籍,似乎沒有什麼事情是「吃」解決不了的。
如果說你去到一個新的城市,初來乍到,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了解一個地方?那你不妨從「吃」著手,了解當地的飲食絕對是一個能幫助你迅速融入的好辦法。
記得十多年前剛來到新加坡時,與他人聊天,談到新加坡的美食,總會離不開榴槤,每每談及這個極富盛名的熱帶水果,通常都有兩個極端的評價,要麼極其喜愛,要麼極其討厭。一時間讓從未嘗過榴槤我好奇不已,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神奇存在?
終於有一天晚上,和朋友走在芽籠的街道上,榴槤濃郁獨特的味道四處瀰漫,咬了咬牙,花了50塊新幣買了一個貓山王,小販帶著手套,手起刀落,熟練地打開榴槤殼,拿出一粒粒鮮黃的果肉。我屏住呼吸,抱著一種捨我其誰的精神,硬著頭皮咬了一口,結果入口軟糯綿滑,香甜之中似乎又夾雜著一絲絲輕微的苦味,不會甜得讓人發膩,也不會苦得讓人難耐,一切就是那麼剛剛好。

(圖片提供:新加坡眼網友米修日記)
吃完果肉之後,用榴槤殼盛些水喝,據說可以去火解燥。還要再來一些水果之後——山竹,山竹性涼,清熱降火,可以為榴槤之旅來一個完美的ending! 後來,隨著在新加坡待的時間越來越長,對榴槤也越來越熟悉,知道了更多的榴槤品種,有紅蝦、金枕頭、D24、黑金等等,每一個品種的口感都有些許差別。
漸漸地,我又了解到了本地另一種別具特色的早餐。在傳統的咖啡店,一杯現煮的咖啡,配一片酥脆焦黃的牛油咖椰麵包和兩粒半熟蛋,是很多本地人的最愛。

(圖片提供:新加坡眼網友米修日記)
吃的時候,把雞蛋輕輕敲開,蛋白裹著蛋黃滑出來,放在小碟子裡,加入胡椒粉、黑醬油,攪一攪,拌一拌,還可以拿著烤麵包蘸著蛋液吃。第一次知道這樣的吃法時,其實有點抗拒,不知所措,對著稀軟的蛋液不知從何下口。現在我已經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不過我還是更喜歡現烤的咖椰麵包,夾上一塊牛油,一口咬下去,香甜、軟滑、焦脆,不同的口感在嘴巴里一點一點釋放,真的超滿足!
在新加坡的多年生活,早已讓我的北方胃習慣了本地的多元口味。無論是中式菜肴、西式快餐、日本料理、韓國燒烤,還是馬來風味、印度風味的飲食,在這裡都可以找到。
不想自己做飯,很簡單,在新加坡有很多小販中心,隨處可見,通常都坐落在組屋區,也有一些建在中央商業區的辦公大樓之間,那裡人流不斷,最是熱鬧,充滿了濃濃的煙火氣息。海南雞飯、福建炒麵、炒蘿蔔糕、釀豆腐、蝦面、滷麵、肉骨茶、魚頭爐、西餐、印度煎餅等等,清淡的、熱辣的,咸香的,各種風味的美食,應有盡有。
美食讓我認識這裡,熟悉這裡,融入這裡!以前我在新加坡會到處找中國風味的美食,而現在每次回國探親時,我也會時不時的想念新加坡的各種美食!
(本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Sunnysh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