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將中國人的性格比作琦麗的紅寶石,時光淘洗下散發著愈發驚心動魄的光澤,那麼新加坡——這座精緻的花園城市——就應是那小巧凝結的藍瑪瑙,精心切割,費心包裝,淡漠而溢彩。

1. Kiasu!
這是由新加坡國民自我承認的特質,「kiasu」是閩南話里怕輸的意思。就像字面意思一樣, 新加坡人做事待人唯恐落於人後,因此最易攀比也最注重效率。而體現得最明顯的是家長對於給孩子報補習班的熱衷程度。根據2015年新加坡家庭支出調查統計,新加坡家庭在課外補習上花的錢高達11億新元,90%以上的家庭會送孩子去補習班,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跟其他人競爭的時候失敗。可見新加坡的「怕輸」心理是根深蒂固而世代傳承的。同時,新加坡也是一個島國,立於波濤中央,開國之初極度缺乏自然資源,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那淺淺的馬六甲。可海峽不可能是永遠的燈塔,於是他們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因此,人民的島國心態非常重,危機感一直縈繞在所有人的心頭,世代傳承下來,愛競爭的民族性格就這樣被刻在每一個新加坡人的行為里。而充滿競爭心這個特點,一方面是對社會發展,經濟進步的良性因素,可也會導致整個社會缺少人情味,人人之間只有冰冷的利益。沒有人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如果想要在這個環境下得到豐厚的人脈,你就只有成為兩種人:一種是手裡有大把資源的精英,能為朋友帶來好處;一種是安全無害,在別人看來完全沒有威脅性的人。那時候你也會發現新加坡人溫和的,卸下心防的一面。



2. 探求而謹慎,多樣而統一
新加坡人有非常強的求知慾,我想這是這個國家賴以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原因吧。在新加坡街頭,排隊的現象十分常見,他們可以為了蘋果新手機發售等上一天一夜,可以為進入某個有名的餐廳排起長龍,可大多數人其實不知長時間等待的結果是好是壞,但其他人排了隊,自己也必須排,不然就內心惴惴。但另一方面,勇敢探求欲背後,新加坡人仍有著謹慎克己的底線。獅城的華燈初上後,觥籌交錯里,人們是冷靜而清醒的,不似日本人——律己藏著混亂,也不似美國人——精明里含著三分狡詐,新加坡人只是冷淡的,於那霓虹燈的倒影里淡淡地漾著光澤。

事實上,如果我們在腦海中構建他們的形象,他們既是小巧精悍的,待人接物從來拿捏準確,不拖沓也不匆忙。 不如柬埔寨,泰國等典型的亞洲國家,歷史沉澱從不是,也不可能是這個現代化國家的重心。人們渴望忙碌,渴望財富,渴望繁榮。即便來來往往的人群有著不同的種族,不同的面孔,但在社會發展的巨大波浪下,一切,都變得不那麼重要了。而這恰恰為獅城的統一性打下了基礎:「新加坡公民」的身份使所有人都引以為傲,也就構成了這個社會裡獨特的身份認同。事實上,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隱隱的「高人一等」想法也逐步顯現在新加坡人的生活言行里。


總的來說,新加坡令人迷醉的繁華和新潮總能恰到好處地勾動人內心的慾望。積極看待的話,他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密鑰——現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可反過來,長時間浸潤於鎏金味道里的人們可能就會變得冷漠而利己,好奇可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