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

國土除新加坡島(占全國面積的88.5%)之外,還包括周圍63個小島。
地理
新加坡位於北緯1°18′,東經103°51′,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並在北部和西部邊境建有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相通。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的民丹島和巴淡島都有輪渡聯繫。新加坡的土地面積是719.1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200餘公里,全國由新加坡島、聖約翰島、龜嶼、聖淘沙、姐妹島、炯島等六十餘島嶼組成,最大的三個外島為裕廊島、德光島和烏敏島。由於填海工程形成新的陸域,將增添額外100平方公里的土地。新加坡的標準時間為UTC+8,較其地理位置時間快1小時。
地形地貌
新加坡地勢起伏和緩,其西部和中部地區由丘陵地構成,大多數被樹林覆蓋,東部以及沿海地帶都是平原,地理最高點為武吉知馬,高163米。
氣候特徵
新加坡地處熱帶,長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為赤道多雨氣候,

氣溫年溫差和日溫差小。平均溫度在23至34℃之間,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濕度介於65%到90%之間。11月至次年1至3月左右為雨季,受較潮濕的東北季候風影響天氣不穩定,通常在下午會有雷陣雨,平均低溫徘徊在攝氏24至25℃。6月到9月則吹西南風最為乾燥。在季候風交替月,那就是4月到5月,以及10月到11月,地面的風弱多變陽光酷熱,島內的最高溫度可以達到35℃。
行政區劃
新加坡是一個城邦國家,故無省市之分,而是以符合都市規劃的方式將全國劃分為五個社區(行政區)。它們分別為:中區社區(120萬人),東北社區(130萬人),西北社區(83萬人),東南社區(84萬人),西南社區(83萬人),由相應的社區發展理事會(簡稱社理會)管理。這5個社理會在2015年被重新分割為89個選區,當中包括13個單選區和16個集選區。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11月,新加坡常住總人口臨時數字為553.5萬,

其中337.5萬人屬於新加坡公民和52.7萬個「永久居民」簡稱PR,居住在獅城的外籍人士數目相當多,有約163萬人。新加坡人主要是由近一百多年來從歐亞地區遷移而來的移民及其後裔組成的。其移民社會的特性加上殖民統治的歷史和地理位置的影響,使得新加坡呈現出多元文化的社會特色。2017年6月,總人口561萬,公民和永久居民396萬。2018年6月,總人口約564萬。
民族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占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於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閩南人,其次為潮汕人、廣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還有峇峇、娘惹等。新加坡人口密度7,697/平方公里,人類發展指數為0.901。
經濟
新加坡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美、日、歐和周邊市場,外貿總額是GDP的四倍。

經濟長期高速增長,1960~1984年間GDP年均增長9%。1997年受到亞洲金融危機衝擊,但並不嚴重。2001年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經濟出現2%的負增長,陷入獨立之後最嚴重衰退。為刺激經濟發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識經濟轉型,並成立經濟重組委員會,全面檢討經濟發展政策,積極與世界主要經濟體商簽自由貿易協定。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金融、貿易、製造、旅遊等多個產業遭到衝擊。新加坡政府採取積極應對措施,加強金融市場監管,努力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提升投資者信心並降低通脹率,並推出新一輪刺激經濟政策。2010年經濟增長14.5%。2011年,受歐債危機負面影響,經濟增長再度放緩。2012年至2016年經濟增長率介於1%—2%之間。

2017年2月,新加坡「未來經濟委員會」發布未來十年經濟發展戰略,提出經濟年均增長2%至3%、實現包容發展、建設充滿機遇的國家等目標,並制定深入拓展國際聯繫、推動並落實產業轉型藍圖、打造互聯互通城市等七大發展戰略。
文化
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由於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
交通
新加坡總公路幹線長度約3356公里,全島已經構築起一個高度發達的交通網絡,其中高速公路163公里,一級公路613公里。此外公共運輸同樣發達,以地鐵、巴士為主,以輕軌、的士為輔,由兩家公交公司經營,分別為新捷運及SMRT集團。

新加坡公共運輸系統實行劃一票價,所有系統均接受智慧卡或零錢付款,持卡乘車可享有車資優惠。而標準值單程車票則可以從所有地鐵站內的一般售票機購買。
新加坡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是世界最大燃油供應港口。有200多條航線連接世界600多個港口。根據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的數據,截至2014年年底,新加坡港貨櫃吞吐量上升4%至3390萬TEU,名列世界第二位。從燃油銷售上來看,新加坡仍是世界第一的加油港,2014年銷售的總燃油量達4240萬公噸,抵港船舶創紀錄則達到23.7億總噸。
航空
新加坡擁有8個機場,其中新加坡樟宜機場及實里達機場是國際民航機場,其餘則用于軍事用途。樟宜機場占地13平方公里,擁有3個航廈和兩條跑道。由新加坡民航局營運,主要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勝安航空、新航貨運和酷航等。

作為當今世界第五大繁忙的國際機場,樟宜機場為飛往約80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個城市以及100多家國際航空公司提供服務。2014年樟宜機場年客流量達5,410萬人次,比前年增加了0.75%。樟宜機場亦為新加坡製造了超過四萬個就業機會。
新加坡樟宜機場在2015年連續第三年獲評選為世界最佳機場。
教育
新加坡的社會背景、人口結構、語言環境以及教育制度都有其獨特性。新加坡的華文教育從開創華僑私塾崇文閣算起,至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但從20世紀80年代起,政府逐步統一了語文源流學校,所有學生不分種族都以英語為第一語文,英語也是主要的教學媒介語。
新加坡中小學校一般採用半天制,而初級學院、大學專科和理工學院則沿用開放全日制。現有350多所中小學、十多所初級學院、一所高中、3所工藝教育學院、9所公立高等院校有:新加坡理工學院、義安理工學院、淡馬錫理工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

共和理工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2014QS亞洲大學最新排名為國大第1位以及南大第7位)、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
美食
新加坡是一個美食天堂。多元的文化和豐富的歷史使新加坡擁有了足以驕傲的美食。來自中國、印度、馬來西亞等諸多國家的飲食文化在這個亞洲美食的大熔爐里的火熱碰撞、各顯所長。
城市排名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強榜單第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