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人力緊缺,新加坡非常依賴外籍勞工從事收垃圾、建築、維修等方面的工作。
說實話,在不少人眼中,他們就好像「苦力」一樣,大家只關心他們勞力上的付出,不關心他們的需要,外勞被拖薪、剝削的事件時有耳聞。
甚至前幾天還有網友曝出,由於地鐵停運,臨時調派過來的巴士司機不認路,因此被乘客怒懟。
那麼,他們在新加坡真的就只能感受冷漠了嗎?一位網友向我們分享了發生在他身邊的故事(以下是網友原文):
熱帶烈日下,兩個緬甸工人在清理我家陽台上油漆滴落的殘跡。老爸扛了塊大板子跑出去,叫他們躲在板子的陰影下頭幹活。從小在農村長大的父親說:「我知道這些都是辛苦人。能幫就幫一點。

我大約也是遺傳了父親對於辛苦人與生俱來的關注和理解,總是難以把他們當作一個數字,用一種社會工程師高高在上的抽離態度來面對底層的煎熬。
這些在香港睡在寒風凜冽街邊,在新加坡烈日裡汗流浹背,在杜拜的工地上摔得四分五裂,在北京的地下室里辛苦掙扎的受苦人……我們能做的極少,但能做一點是一點。
其實,外籍勞工在新加坡,其實一直很溫暖的存在。比如2015年,一個小baby的頭卡在陽台的欄杆上,十分危險。鄰居們聽到小朋友的哭喊忙跑出查看情況,只見一名勞工三兩下就爬上了陽台,救下掙扎中的孩童。

關心是相互的,我們能做的不多,但是一點點體貼,就會讓他們、讓整個新加坡社會變得溫暖、有人情味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