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只能一直飛啊飛,累了就在風中睡覺,一輩子只能落地一次,就是它死的時候」。王家衛最初的電影,都帶著一些顛沛流離的孤獨,一些帶著羈絆的灑脫,和一些曖昧卻無法抵達的失落。

圖為越南胡志明市高空俯瞰城景,作者提供。
我覺得他是最能把「異鄉人」的感覺表達透徹的,即使近在眼前的繁華,主人公也清醒地意識到,只能看一看,卻是不屬於自己的,於是也是灑脫的,看一看就好了,反而會有更超脫的欣賞,發自內心的,純粹的,沒有功利心的。黃桃罐頭會過期,那麼再買一罐就好了。這是一個沒有根的異鄉,總歸時間到了,就要走的。
以前,我是很少看鄉愁文學的,比如余光中的一些詩,總覺得個體的思鄉哀愁被異化為更大的功利敘事了。東南亞文學裡的鄉愁,是老移民對根的求索,對身份的追尋,人總要知道自己的來處,才能找到去處。

圖為越南胡志明市粉紅教堂,作者提供。
我旅居過很多地方,或長或短,我曾經很喜歡西貢的風情,走過一段法式風格的古舊遺址,就像穿過一個故事,是帶著溽熱的歷史朝我的臉拂面而來。那時,我是一個無憂無慮的異鄉人,每一個走過的行人,都讓我覺得好奇,他們的衣著、走路的姿態、說話的聲音,甚至在臉上一掠而過的愉快、迷惘、沉重的神情,都是我置身事外的觀察細節。
我也去過溫哥華,它和大多數加拿大的城市一樣面目模糊,就像一件質地優良的大牌襯衫,卻在設計上毫無特點,溫吞如白開水。當然,這也可以看作是它的優點,由此吸引了一批中國富人和中產階級前往定居。一位留著金色長髮的藝術家在街角寂寞地演奏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熟悉的華語樂曲旋律在遙遠的異鄉揚起,穿越了時空的灰塵,擊中我這一個異鄉人的心。所謂的吉普賽式的世界主義者,終會回歸到一個最具體細微的異鄉遊子。
北京是我作為異鄉人居住時間最長的城市,度過了我人生里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時間,甚至擁有了一個北京戶口,很多次,在使用身份證的時候,我意識到,上面標註的北京地址,無法讓我把自己當做「新北京人」,我也從未這樣做,從出生時獲得的身份證編碼,那才是我的來處。那時,異鄉人的意識是模糊的、稀薄的,是流浪者的心態,而在那一個我只在春節回歸的浙東小城,我亦是一個異鄉人了。

圖為作者家鄉浙東小城的越劇小鎮,作者提供。
前些年,「小鎮做題家」開始走紅,第一次發給我的是我的朋友壞雷達,我當時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小鎮做題家」,我說,我是「縣城做題家」,小鎮聽起來是有綠樹流水的,而我在青春期度過的縣城歲月,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用塑料棚搭就的菜市場,是油條、粢飯、豆腐包的香味,是街頭髮廊曖昧的燈光與音像店裡的《忘情水》,是偶爾從鄰居的牆那邊漏過來的鋼琴聲,或者越劇選段,是那些在市井裡像風一樣流傳的流言。
這是年輕的我,想要逃離的地方。我很用功地讀書,努力每次都考到第一名,我相信,外面有更遼闊的世界。幸運的是,我做到了。出走半生,甩下的身後皆是異鄉。
直到我在新加坡定居一年多後,我聽到了內心深處鄉愁的萌發,我無法用矯揉造作或者敏感脆弱來形容這一種思鄉的感受,鄉愁像故鄉江面的霧氣一樣聚攏,又凝結成水滴,以筆直的加速運動落下,是一條小溪,匯聚成河流,也便是在這裡,我有了一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來自新移民的鄉愁,並開始真正地理解我的家鄉。
我和同為小鎮做題家的一個朋友聊天,我們終將與故鄉和解,無論那是一個嘈雜閉塞的小城,還是鄉犬相聞的村莊,走得越遠,故鄉反而更固執地長在我們的血液里。年輕的我們,是躊躇滿志的,野心勃勃的,一心想要逃離的,而當你走了很多地方的時候,故鄉是我們走不掉、逃不脫的地方,倦鳥欲歸林的懷念越來越濃烈,即使我們知道,可能一切都是回不去了,於是帶了濾鏡的美,對於異鄉或異國的我們,更是內心深處無法觸碰的脆弱的一隅。

作者的最新小說集《弱水 River of no return》近日已在新加坡線上線下上市。
而回到我的最新小說集《弱水》,裡面的七篇故事,也是關於異鄉的故事,印尼女傭《莎莉》在新加坡找到了自我,女性主義意識開始覺醒,並選擇回歸到印尼小島開始新的生活,《惜別離》里「母親」是浙東縣城的越劇演員,她為了瀕臨敗境的家庭,帶著「我」和父親,移民檳城,後來又去新加坡做月嫂。《吉力馬札羅沒有雪》里的男女主人公是從貧窮的家境里走到中國大城市的小鎮做題家,在滾滾紅塵中,竭力想要獲取世俗的成功。
《弱水》講述的則是名利場的故事,依附於富賈的美貌女子從東北小城出發,從北京、香港、廣州,到溫哥華、拉斯維加斯,再到清邁、新加坡,在命運跌宕里沉淪、掙扎,嘗盡歡愉、痛苦與無常,最後她無路可走,在命運的助推下,半推半就地在印尼小島的暴風雨里完成了對自己的放逐。
這些關於流離與固守、喧囂與孤獨、歡愉與痛苦的異鄉人故事,是我作為異鄉人,在2023年新加坡的旅居生活中完成的。我想起,這時候,家鄉已經是冬天了,或許已經落過雪了,剡溪的水波溫柔,暖陽照在江面上,是金燦燦的鱗光。清風徐來,帶著寒意的水霧飄起,江邊有穿了練功服的越劇愛好者正在咿咿呀呀地練嗓子,是熟悉的,是不曾褪色的少年味道。
作者為前媒體人、專欄作家,著有小說集《弱水 River of no return》已在新加坡線上、線下上市。

出版方聯合新加坡眼,特邀請5名讀者和眼哥一起讀《弱水》,拍照,及寫下短書評 (100-200字左右),在小紅書、微博或朋友圈或任一平台,一起分享你的感受和觀點,有機會獲得新書。
參與範圍:在新加坡所有熱愛華文的朋友
活動報名方式:添加客服微信備註「弱水」報名
周凱莉丨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