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店家在每個金包銀飾品上都標明了金和銀的個別重量。(何炳耀攝)
(新加坡訊)黃金價格近期屢創新高,本地出現售賣「金包銀」飾品的商家,傳統金店和當鋪擔心金包銀飾品在轉賣和典當時可能會魚目混珠,甚至被有心人士用來行騙。
由於投資者尋求對沖中東和其他地區長期衝突引發的不確定性,黃金價格在2024年上漲30%,創下2010年以來的最大年度漲幅。美國聯邦儲備局四年來首次減息後,黃金價格連續六個交易日寫下新高,並且在9月26日觸及每安士2700美元的歷史新高點。

美國聯邦儲備局四年來首次減息後,黃金價格在9月26日觸及每安士2700美元的歷史新高點。(何炳耀攝)
隨著金價不斷上漲,本地也出現售賣金包銀飾品的店面,主打花小錢大體面,希望吸引預算有限又想擁有「黃金飾品」的顧客。
金包銀飾品的內核是銀、外表裹以金,乍看之下和黃金飾品沒有兩樣,但價錢卻比相同重量的999足金飾品便宜約80%。
在本地老字號金店聚集的珍珠坊,絕大多數店主都知道這樣的工藝。一名開金店超過50年的店主說,多數業者對這種工藝的印象是早期被印度尼西亞詐騙團伙用來行騙,但近10年來沒有再聽過類似的騙局。
有些店主擔心金包銀飾品流傳開來後會擾亂市場秩序,也給鑑別真偽帶來困難。另有一些店主則認為純金和金包銀工藝面向的目標客戶完全不同,因此不存在市場競爭和擾亂市場的可能性。
新加坡金鑽珠寶商會會長何乃全告訴《聯合早報》,金包銀飾品的流通會在轉手和典當的時候引起一些商家的擔心,商會近期因此向會員發出特別提醒,謹防金包銀假冒是真金飾品。
「是否購買這類飾品是消費者的個人選擇,但消費者應該注意明辨,店家在售賣時也必須明確標示及向消費者解釋清楚。」
新加坡金鑽珠寶商會也和新加坡消費者協會在2015年推出「CaseTrust-SJA」認證計劃,受認證的店家均通過了嚴格且全面的標準審核,對消費者的利益更有保障。
何乃全說,商會只接受僅售賣黃金(不含其他成分)的會員,寶石和貴金屬經銷商也應向律政部註冊為受監管交易商;如果沒有這些相關認證,今後消費者如有糾紛可能更難解決。
當商公會:仍有當店靠手感肉眼觀察 或因此被騙
新加坡當商公會會長何謙誠則說,當鋪不會接受金包銀飾品,因為轉賣困難,利潤也不划算。他說,消費者如果覺得價錢合理可以購買,但不排除有人可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再到當鋪將金包銀飾品當真金典當。
「一直以來,就有人利用金價上漲的周期製造『金包其他金屬』的飾品,每到金價漲到頂時,就四處兜售。」
他說,「雖然現在有儀器可以檢測飾品的黃金純度,但還是有一些當店純靠手感和肉眼觀察,因此還是可能會被騙。不過有當鋪在存疑時,還是會選擇把金飾剪開。」

方圓集團首席營銷官兼執行董事姚麗真說,業界會使用科技方法來鑑定黃金的純度。(何炳耀攝)
方圓集團首席營銷官兼執行董事姚麗真介紹業界慣用的黃金鑑定方法時說,「經驗豐富的鑑定師能夠通過手感區分金銀的純度,我們也會利用科技,如通過水密度測量儀,X射線螢光光譜(XRF)技術來分析飾品的純度,同時使用刮痕測試來鑑定鍍金產品」。
圖、文:聯合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