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乾淨的國家,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想到的都是日本,但亞洲還有一個國家,可以跟日本相提並論。
街區的道路並不寬,新舊混搭的建築群、筆直的馬路和綠意蔥蘢的草木互相映襯。不少去過新加坡的朋友對這裡的第一印象就是乾淨。

不同於日本政府對垃圾處理有著近乎變態的嚴格要求,往哪裡扔,怎麼扔,什麼時間扔,全都有明文規定。不小心分錯了垃圾,還會得到黃牌警告。

熱衷於制定罰款制度的新加坡,對於垃圾分類,卻沒有特別嚴格的分類要求。住在組屋或公寓的居民,幾乎把所有的垃圾都從同一個高樓通道丟下,哪裡管分類不分類的?
沒有罰款,全靠自覺,垃圾回收利用率高達61%,還以「零垃圾國家」為目標。

新加坡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新加坡是全球生產最多固體垃圾的國家,每人平均會生成1,400公斤的固體垃圾,人均每天將生產3.72公斤的固體垃圾。
每天全國產生的垃圾中,38%的垃圾會送到4個焚化廠焚燒發電,四家的電力占全國使用量的2%-3%。經過焚燒後,垃圾體積已經減少了90%。
之後剩餘的垃圾會再用專門的機器進行分揀,將其中的金屬分離,送廠售賣,剩餘的部分再進行二次分揀,將適用的灰渣製作磚頭或用於鋪路。
另有2%的垃圾不可焚燒或利用,會被直接送去填埋場。也就是說,雖然每天產生2萬多噸垃圾,但最終填埋量僅2,000多噸,大大節約了土地資源。

新加坡的填埋場中,最特別的要數實馬高垃圾埋置場。

這是世界第一個從海域發展出來的垃圾埋置場,新加坡國家環保局預計至少可以使用到2045年。
實馬高島位於新加坡本島以南約8公里,和鄰近的錫京島相互連接,鋪設人工海堤用的材料,是四個垃圾焚化場的灰燼。為了不污染環境,島的四周都鋪設不透水的保護膜,確保填埋垃圾中的有毒物質不會流入海中。建成後,接收了新加坡所有垃圾焚燒場的灰燼、不可回收生活廢棄物、工業和建築垃圾。

實馬高垃圾填埋場,雖然接收了新加坡所有垃圾,但是島上卻沒有刺鼻的惡臭味。
這裡擁有清新的空氣,清澈的海水,生長著很多罕見的植物,擁有大量稀有動物。

走在這裡的堤壩上,會看見海鳥飛過。在垃圾填埋區域的另一側,還有漁船在進行捕撈。
新加坡的垃圾島,風景宜人的更像一個天然雕飾的海島公園。不僅這裡經常有人來度假,還有不少新人專門來這裡拍攝外景婚紗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