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最近天氣變化多端,時而下雨時而酷熱,很多人感冒了。中醫師說,多數患者是「熱象」。本期《活得好》請獅城中醫師解析這期間如何降低感冒的幾率。

雨季氣溫突然下降,人體容易感受風寒,出現發熱、咳嗽、鼻塞等感冒症狀。 (istock)
新加坡余仁生中醫診所宏茂橋與三巴旺高級中醫師黃春祥接受《活得好》訪問時說,要預防感冒,除了接種流感疫苗,我們還應增加自身機體的抗病能力。
他說,以中醫學的觀點,就是要確保體內正氣充足。中醫的「正氣」就如西醫學裡的免疫力,可起到防禦疾病的作用。
他進一步解析,中醫學注重整體觀,人體與自然界是密切相關的,我們隨著自然界的變化而作出相應的調整。在炎熱的夏天,人體的腠理開泄,排汗增加,到了寒冷的冬天,人體的腠理緊閉,少汗多尿。當氣候異常改變,或人體的調節機能失常時,就易產生疾病。
黃醫師說:「雨季氣溫突然下降,人體皮膚腠理開合異常,因此很容易感受風寒邪氣,影響肺衛功能,出現一系列感冒症狀,如發熱、惡寒、咳嗽、鼻塞、噴嚏、流涕、全身不適等。加上新加坡的濕熱氣候,風寒容易入里化熱,所以多數病人來就診時都以熱象為多見:表現為咽痛、口乾、痰黏黃、便秘等症狀。患者也多半夾有濕氣,濕邪困擾則以胃腸道的症狀為主。」
黃醫師指出,我們不能控制外在環境,但可增強個人體質才能避免邪氣侵襲,降低患上感冒的幾率。
要保持正氣充足,我們應該確保睡眠充足、飲食有節、適當運動,以及保持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