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在連年的國際危機影響下,新加坡經濟遭遇重創,國家財政舉步維艱。
就在此時,時任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決定調動淡馬錫公司資產用來救市,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讓吳作棟沒有想到的是,當他下達命令之後,等來的卻並非是想要的「救世之金」,而是一封劣跡斑斑的述職報告。
直到這時,吳作棟才恍然發現,淡馬錫這些年早已瀕臨崩潰,金庫更是「無錢可用」。

毫無疑問,此消息讓本就焦頭爛額的吳作棟更加惱火,當即便宣布撤掉淡馬錫負責人,並追究其責任。
但事已至此,哪怕追究再多責任也無法挽回局面,相反這一舉動倒是將淡馬錫的危機公之於眾,以至於新加坡國內人心惶惶,一些國外資本開始蠢蠢欲動。
正是因為這樣,為淡馬錫挑選一位「救火司令」挽回敗局便成了當務之急,可面對這樣的一個「燙手山芋」,顯然很難有人願意接手,甚至有不少新加坡赫赫有名的經濟專家,乾脆直接跑到國外,以避徵召。
然而,就在全世界等著看新加坡政府笑話的時候,一個女人卻突然站了出來,將這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難題攬入懷中。
她,就是何晶。

那麼,何晶到底有什麼樣的底氣敢這麼做?她又能否能化解這場危機呢?
「鐵娘子」的誕生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從古至今,這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
但對於從奇蹟中誕生的新加坡來說,這個問題一直都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英雄創造時勢!
1953年3月27日,何晶出生於新加坡的一個華裔富商家庭中,是家中的長女。
彼時,新加坡尚在英國的統治之下。
由於英國常年只是把新加坡當成亞洲的中轉站,並不鼓勵其發展工業,因此那時新加坡內部貧富差異巨大。

因為目睹過新加坡窮人的生活慘狀,何晶萌生出一個偉大的理想,那就是讓新加坡不再有人餓肚子,而這也驅使著她一直很勤勉刻苦,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1965年8月9日,在無法調解的民族矛盾影響下,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正式「分家」。
彼時,很多人覺得新加坡將會就此徹底一蹶不振,然而誰也不會想到,在往後的數十年里,全世界將見證一場「奇蹟」的誕生。
而這場奇蹟的創造者,正是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拋開執政早期為立足做出的一些事情,李光耀毫無疑問是世界上最具眼光的一位領袖。
因為正是他一手締造了新加坡的輝煌,使新加坡化身「亞洲四小龍」,並一躍成為已開發國家。
而這也使得他在新加坡人民的心中地位頗高,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何晶便是他的「崇拜者」之一。
當時,何晶最大的願望便是能與李光耀見上一面。
1971年,在何晶18歲這年,憑藉著優異的學習成績,何晶成功拿到了「總統獎學金」。
在新加坡,拿到「總統獎學金」幾乎就相當於成為高考狀元一樣,難度可想而知。
正因為如此,這也讓何晶得以實現自己的願望,近距離見到李光耀,為此她高興了很長時間。
不過那時候的何晶一定不會想到,自己與李光耀的緣分遠不止此。

在整個七十年代,與高速發展的新加坡經濟一樣,何顯也一直在提升自己的學識。
她先後考進新加坡國立大學與美國史丹福大學,並取得工程學與電子工程學雙碩士學位,而這也為她未來的一切鋪墊了基礎。
1982年,29歲的何晶學成歸國,進入新加坡國防部工作。
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裡,何晶很快便升任到國防部防衛實驗室副所長的位置。
事業學習上如此一帆風順,感情生活自然也不會差。
1985年,在一次旅行途中,何晶與李顯龍相識,兩人一見鍾情,很快便墜入愛河,到了談婚論嫁的境地。
而李顯龍正是李光耀的長子。

其實,對於何晶與李顯龍的這樁婚事,很多人在一開始並不看好。
畢竟以李顯龍的家室,另一半顯然有更好的選擇,因此當時也有不少人說何晶這是在「攀高枝」,但很快何晶便用能力證明了自己。
1987年,何晶加入瀕臨破產的新科工程,並很快升任為總裁和執行長,執掌公司大權。
在隨後的十幾年裡,工程師身份出身的何晶,意外展現出極其卓越的領導才能。
在何晶大刀闊斧的改造下,新科工程實現了產業升級,不僅保住企業沒有滅亡,反而創造出超過200億的年收入。
憑藉著這份成績,何晶也拿到了超過1億新加坡元的年薪,要知道彼時李顯龍的工資也不過100多萬而已,所以這足以讓何晶的家庭地位水漲船高。

2001年,何晶正式從新科工程退休。
彼時的她已經在李家站穩了腳跟,尤其是在生下長孫李浩毅後,更是被李光耀在鏡頭前直呼為「好兒媳」。
顯然,對於此刻的何晶來說,她已經無需證明自己,完全可以在家相夫教子,悠閒地生活。
然而就在此時,李光耀卻突然找到了她,交給其一個任務,徹底改變了何晶的生活。
艱巨的任務
淡馬錫,在爪哇語裡意為「海市」,此名文字形式最早出現在鄭和下西洋的地圖上。

1974年,在李光耀的親手操辦下,淡馬錫公司成立,並由新加坡財政部100%持股。
在《李光耀回憶錄》中,李光耀曾這樣說道:「我們成功的故事,取決於三大特徵,其中之一就是確保每一代新加坡人和新加坡企業持續成功。」
而「淡馬錫」,就是他給予這些企業持續成功的保證。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淡馬錫已經發展成了一個滲透進新加坡方方面面的「巨無霸」企業,直接或間接掌握著超過2000家企業,影響著5%新加坡人的就業,以及10%的GDP。
可以說,淡馬錫就是新加坡經濟的命脈。
然而,1990年以後,隨著李光耀卸任新加坡總理,淡馬錫逐漸開始疏於管理,內部問題頻出。
後來,包括蘇聯解體、海灣戰爭、金融危機等一系列的國際危機,使得新加坡經濟遭遇重創,淡馬錫屢次遭受打擊。
等到2002年的時候,淡馬錫的年收入回報已經跌倒了3%,考慮到通貨膨脹,幾乎已經有些入不敷出,而這顯然是新加坡政府不願看到的。

在此危機時刻,所有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那位帶領新加坡實現騰飛的李光耀。
可那時的李光耀,早已因為身體的原因開始深居簡出,對此自然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但李光耀終究還是不願看到自己打下的江山毀於一旦,於是便推舉出一位後輩來主持大局。
而這位後輩,便是何晶。

「長媳婦,我希望你能出來執掌淡馬錫,可以嗎?」
面對父親李光耀的突然邀請,何晶有點猝不及防。
說句實話,執掌淡馬錫,她有信心,可關鍵在於淡馬錫牽涉重大,一著不慎,便會引起整個新加坡的經濟動盪。
這,是要成為「罪人」的。
因此敢在這時接手淡馬錫的,只有三種人:瘋子、傻子,和英雄。
對於父親這明擺著要把自己妻子往火盆里推的行為,一向對李光耀言聽計從的李顯龍都罕見的忤逆了一次,堅決拒絕父親的邀請。
要知道彼時的李顯龍剛剛升任財政部長不久,如果妻子何晶在淡馬錫出了問題,那麼「罵名」還是其次,連帶著他的前途,李家的未來,都要毀於一旦。
這個賭,沒人負的起。
父親的期望,丈夫的反對,新加坡人民的未來,這種種情緒擠壓在何晶身上,讓她難免有些喘不過氣。
但她終於還是做出了選擇。
「爸爸,我願意接手淡馬錫,這場仗,我只會勝,不會敗。」

2002年5月,在新加坡政府,以及李光耀的支持下,何晶正式出任淡馬錫總裁。
面對政府把國家命運託付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女子的行為,在一開始,就遭到了國內外的質疑。
彼時某位「出差」美國的新加坡知名經濟專家在第一時間評論:「李家這是破罐子破摔,利用裙帶關係送何晶上位,打算最後再撈一筆。」
顯然,當來到這個位置之後,何晶便註定會成為眾矢之的。
但她真的沒有精力去理會這些質疑聲,她能做的,只有用事實說話。
新官上任三把火。
而何晶的第一把火,就把淡馬錫的家給「燒」了。
由於淡馬錫在新加坡的崛起過程中居功甚偉,因此在隨後的多年裡,淡馬錫逐漸墮落,辦公大樓極盡奢華,給人一種很浮誇的感覺。

在何晶上任後,第一時間便選擇遷移辦公場所,勒令所有人搬出淡馬錫大廈,轉而在烏節路旁租下一棟普通寫字樓,以此向過去做出切割。
從外界看來,或許何晶此舉無關緊要,但這實際上卻很有意義,因為這是在告訴所有人:淡馬錫自此要務實。
第二把火「燒」人。
作為一家國營企業,淡馬錫的員工眾多,而且基本上入職就相當於終生,在多年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惰性。
尤其現在淡馬錫已經日薄西山,如果養太多閒人,定然會拖累整個公司,使得公司人事臃腫不堪。

正因如此,何晶上任以後,裁撤掉了一大批懶人,並將多出來的工資獎勵給那些努力的員工,激勵員工。
與此同時,她還宣布精簡部門,將原本的七大部門縮減為三個,這讓辦事的效率大幅度提升。
最後一把火「燒」自己。
由於淡馬錫在新加坡國家經濟里的特殊地位,難免會有一些高官,自恃甚高對淡馬錫內部事務指手畫腳,這使得淡馬錫的管理極度困難,政策往往朝令夕改。
面對這種情況,何晶向丈夫所在的財政部要權,要求政府不得再插手淡馬錫的經營,無論是投資還是商業運營,全都由淡馬錫內部自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