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人在萬字票及多多等的下注總金額高達92億新元。圖為後港一帶的一個投注站。(海峽時報)
作者 王震宇
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開打。
「幾家歡喜幾家愁」不僅說的是鉚足全力要拼進決賽卻未必能得償所願的各國球隊,也是本地一些小市民的心情寫照。
這些小市民明知沒有「穩賺不賠」的道理,甚至可能會把本錢都賠上了,但還是想趁勢「參一腳」搏一把。 世界盃等足球賽事、萬字票(4D)、多多(TOTO),都是新加坡人祈求「發財夢」能實現的各種機會。
新加坡賽馬博彩管理局今年10月發表的年報揭露,截至2022年3月的財政年, 新加坡人在足球等運動、萬字票及多多的下注總金額高達92億新元。
這個令人咋舌的數字,相比前一年的66億元激增了四成,還創下了10年新高。
2021年的數字相對較低,部分原因可能是病毒阻斷措施所致。
2020年4月7日至6月1日,博彩公司全島分行投注站、賽馬公會,以及兩個賭場都暫時關閉,「手癢」想到實體店面下注的顧客當時只能忍一忍。

上個財政年的賽馬賭注達8億1808萬元,同比激增65%。(新加坡賽馬公會)
另一邊廂,隨著馬場及賭場重開,去年賽馬的賭注激增,到賭場碰碰運氣的國人也有所增加。
報告說,上個財政年的賽馬賭注達8億1808萬元,比前一年的4億9600萬元激增了65%。
但如果縱觀過去10年,本地賽馬賭注金額其實呈下滑趨勢。
至於賭場入場稅,去年收益為1億2500萬元,相比前一年的1億1140萬元多10%。本地居民及永久居民進入賭場前,每人每天都需繳付150元的入場稅。
超過四成國人曾下注
所以,新加坡究竟有多少「手癢」的人?
根據全國預防嗜賭理事會2020年的調查,44%年滿18歲的受訪新加坡人及永久居民說,他們在2019年曾在至少一項賭博活動中下注。
其中,萬字票是最受歡迎的賭博活動,其次為多多。
蒙恩社會服務創辦人李漢忠告訴《海峽時報》,投注萬字票和多多向來深受新加坡人歡迎,他們希望能以小數額的賭注翻本贏回來。
這類博彩活動已是「一種被接受的休閒娛樂」。
至於國人下注金額為何激增,也可歸類出幾大因素。
① 年長者將科技新知「學以致用」

(新加坡博彩公司網站截圖)
輔導員認為,新加坡博彩公司的線上賭注網站,為顧客帶來許多便利,也無形中讓他們更常下注。
一場疫情不只讓本地更多年長者學習新科技,不至於與世界脫軌,更讓他們「學以致用」把新知識運用在日常休閒活動中。
興起社區關懷中心發言人透露,疫情期間,中心有不少年長者學會在博彩公司網站下注,久而久之就養成習慣。
發言人說,與其親自到投注站,這些年長者發現在線上下注更省時省事。
② 疫情趨穩後「供需」均回彈

病毒阻斷措施期間,本地的賭場暫停運作。(聯合早報)
如上述提到的,疫情嚴峻期間,本地一些投注站及賭場必須關閉,但當情況穩定下來後又可重新開業,讓隱忍多時的消費者紛紛報復性下注。
蒙恩社會服務創辦人李漢忠就說,上個財政年的賭注金額上漲,或來自於賭客壓抑許久的需求。
他說: 「這是一種心理作用。當各種活動重啟之際,人們也想輕鬆參與玩一玩。」
關愛之家癮症康復與教育中心執行董事譚蘊涵則認為,全球防疫措施逐步放寬後,有更多的足球賽事供下注,讓賭客有更多的機會參與。
③ 行情不好,需要「變相投資」?
《海峽時報》訪問的一名朱姓私召車司機坦言,他每周都會到新加坡博彩公司投注站「捧場」,一周內的賭注可高達400元,一般都是花費在英格蘭超級足球聯賽賽事,最近的世界盃賽事他也有下注。
他說: 「單靠我開車的收入是不足夠的,我需要投資,但投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風險很高。」
另一名德士司機黃先生則說,但他每周的萬字票下注金額也有100元。
「這是屬於我這一輩人以及我們父母那一輩的休閒活動。我只會拿出收入的一小部分來下注,純粹玩玩而已。」

時隔兩年,新加坡博彩公司今年5月重開大門,讓20多名「多多迷」現場見證搖珠開彩過程。(聯合早報)
合法賭博下注確實是一些國人打發時間,或想賺快錢的管道。但如果把身家都賠上了,要後悔就來不及了。
根據華僑銀行今年8月展開的一項調查,約64%嗜賭的國人欠下大筆債務。
因此,除了投注金額激增,一些輔導員已預見到,待世界盃賽事下周日(11月18日)結束後,會有更多賭客前去尋助,來克服債務及嗜賭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