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一個人的外表或許存在一定的欺騙性。
一名新加坡老人,平時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組屋裡,外表看上去沒什麼,至少不像是個有錢人。
不過,在一次意外後,大家才了解到這位外貌尋常的老人,個人存款居然達到了100萬新幣!

來源:海峽時報
這名老人的老年生活,原本應當比他過的要更精彩一些......

示意圖,圖源:見水印
據《海峽時報》報道,在意外前,這名80多歲老人的生活,和很多新加坡住在租賃組屋的老人沒什麼不同。
他每天都穿著簡單的衣服,生活範圍主要是附近的一些鄰里商店和小販中心。
看起來,他只能過著勉強餬口的生活,和那些在年輕時沒有存下足夠養老錢的人一樣。

示意圖
就連他居住的環境,都是那麼樸素。租賃組屋的環境,並不如大家想像中那麼多,更多時候是那些連三房式組屋都負擔不起的、低收入群體的唯一選擇。
沒有陽台,逼仄的空間,大多數人為了一日三餐發愁,這是大部分居住在租賃組屋的人的常態。

示意圖,圖源:PropertyGuru
但是,這名老人卻一直忍受了下來,即使他存的錢,足夠讓他住上更加光明敞亮的大屋子。
只不過,今年早些時候,他的老年痴呆症發作了。在社會工作者的幫助下,他住進了養老院。
之後,相關單位在清點他所擁有的財物時,驚訝地發現他的銀行儲蓄文件,清楚顯示他名下有不少存款,並且還有許多理財產品!

示意圖,圖源:海峽時報
和其他艱難求存的老人不同,他每個月都能從CPF里領到一份不菲的退休金,以及從4份年金保險中,獲取相當多的保險收益。
要知道,私人年金保險科不便宜,這種一直支付到受益人離世的保險,可能每份都要為此交上幾十萬新幣!

根據他現有的儲蓄,即使是他立即放棄掉自己的保單,他的財產總額,會瞬間來到100萬新幣或更多。
由此,可以推斷出老人其實基本上就沒窮過......早在工作期間,他就為自己制定了精細的養老儲蓄計劃。
然而,大家可能不理解的是,為啥他這麼有錢,還要居住在租賃組屋這種又小 環境又相對一般組屋裡。

示意圖,圖源:Mustsharenews
而且,即使是自己病情嚴重的時候,每個月他都沒有忘記準時向政府繳納租金。
很多人只能猜測,老人只是喜歡存錢的感覺,而忘記了是時候拿出來享受,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吧。

示意圖
很多人對老人的背景知之甚少。這名年紀已過80歲的老人,平時基本上不與親戚來往,只是一個人安靜地生活。
大家唯一知道的,就是他的父母在日占時期就已然去世。
看起來,他也似乎沒有任何子女。因為在自己患病必須居住在養老院的時候,他的財產也沒有人來過問。
除非他或者法院指定的「代理人」出現,否則無人有權動用這筆資金。

令人感到擔憂的是,像他這樣的獨居又身患重病的老人,在新加坡似乎是越來越常見。
新加坡媒體曾報道,一名無孩的退休教師,在丈夫去世後,就獨自住在一間四房式組屋單位里。
她的教會成員,有天突然發現她在街上閒逛,放心不下的他們跟著她回到了家,才發現她家中又髒又亂。很顯然的,她並不能好好照顧自己的生活。

示意圖,圖源:海峽時報
和那位80歲老人一樣,這名退休教師的存款也有不少,在家中人們發現有至少價值25萬新幣的現金和股票。
在新加坡一些老人,掙扎於生活的溫飽。
而另一些老人經濟良好,但是卻沒有人來照顧他們,老年生活依然處於一片混亂。

示意圖,圖源:TNP
或許,政府在幫助那些生活條件有限的老人時,也該注意一下這些條件稍好老人的精神和生活需求。
畢竟,新加坡生育率連年走低,老齡化社會,很可能會成為新加坡未來的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