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說出一個浪漫的地方,你會想到哪裡?


很多人可能會說到法國,
一些年輕人會想到「浪漫土耳其」,
但在新加坡,
也有一個並不那麼世界聞名,
卻復古懷舊、浪漫神秘的地方
——「加東」。
01 漂洋過海走進「海灘的波紋」

早在15世紀之前,很多來自福建等地的華人來到馬六甲,與馬來地區的人民相互通婚,形成了一個融合了華人文化和馬來文化的特殊族群——「土生華人」,又稱為「海峽僑生」,女生被稱為「娘惹」,男生則被稱為「峇峇」(音同「巴巴」)。
到了18世紀,土生華人文化已經逐步成形,19世紀中國華南移民大量湧入,讓土人華人的族群迅速增長。
早在新加坡建國前的加東,就是許多富有的土生華人家族居住的地方,直到今天,這裡還有很多富有「娘惹」建築特色的店鋪和民宅。
而加東的含義是「海灘的波紋」,足見在一開始,加東是一個與海相伴的地方。

丹戎 加東
TANJONG KATONG

02 華麗轉身的東海岸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加東海灘是本地人遊玩、野餐和露營的聚集地。徐徐的海風與輕柔的海水,讓東海岸有了漁舟唱晚的美景,又有加東奧迪安戲院等臨海建築形成的「華燈初上」畫卷。
而走在今天的東海岸路上,我們只能感受到的只有陣陣海風,卻看不到海洋的輪廓。
這是因為在1966~1985年間,新加坡政府在東海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填海造陸行動,東海岸突增1525公頃土地,海岸線更擴大了約18公里,同時,加東與東海岸線也有了距離。
在東海岸擴建的10年後,隨著住宅、商業、娛樂設施的新建,這裡搖身一變,成為新加坡人心中最優質的住宅區之一,與繁華的烏節路、典雅的武吉知馬齊名。

東海岸 公園
East Coast Park

圖片來源:新加坡旅遊局官網
03 與華人文化的深深羈絆

圖片來源:新加坡旅遊局官網
時代變遷,加東地區滄海桑田,曾經的椰園、加東海灘、濱海排屋,如沙般悄悄溜走了。
但土生華人、「娘惹」文化所傳承的華人文化傳統,卻深深體現在他們的節日、飲食和衣著等方方面面。從端午到中秋,從「娘惹粽」到「加東叻沙」,融合和創新在這裡綻放。
漫步東海岸迷人的如切路街區,你能看到雅致的傳統建築、古雅的商店和餐館,尤其是彩色的雙層店屋建築風格,或粉、或黃、或青,在陽光下耀眼奪目,而這些建築背後書寫的是一輩輩華人的南洋奮鬥史,記錄的是加東百年的歷史血脈。

娘惹 峇峇
NYONYA BABA

圖片來源:新加坡旅遊局官網
走進加東的古董屋,你更能在這裡體驗到歷史歲月悠遠的傳承,從家居、古董,到陶器和傳家寶,每個物件都體現著土生華人文化與華人文化的深深羈絆。



圖片來源:The Intan 博物館官網
經過了漫長歲月的洗禮,今天的加東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容的姿態,迎接著每個來到加東的遊人。
就在這一片傳承之地,一個個新住宅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人將視線投在這個優質的住宅區。如果您想入住東海岸,遠東機構推出的這一榮獲了2014年東南亞房地產大獎最佳園景設計獎的優質家園——海風苑(The Seawind),值得您了解。
海風苑|直落古樓 M 巷 70 號
# The Seawind

*實景修飾圖
海風苑(The Seawind),位於廣受青睞的第 15 郵區直落古樓 M 巷 70 號古雅的東海岸住宅區內,擁有著難得的永久地契。

*實景修飾圖
海風苑周邊,眾多咖啡廳、餐館和零售商場供您選擇(如 Katong V, I12 Katong 和百匯廣場)。不僅如此,海風苑距離泛島高速公路(PIE)、東海岸公園大道(ECP)、濱海灣及烏節路也都僅數分鐘之遙。



*實景修飾圖
而為了滿足不同生活方式的需求,海風苑由時尚公寓、SOHO 家居和聯排別墅組成。池畔小屋、水療池和戶外健身台等休閒生活設施讓這一寧靜的景觀項目更加舒心宜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