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新加坡政府宣布再次調高買房印花稅後,不僅外籍人士,就連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被「房價太高了」的焦慮感支配,最新出售的私宅項目單日賣出198單位中,有190個都被新加坡買家買下!政府官員的社交帳號都是他們詢問的留言。
(黃循財)副總理,世界上沒有人在公共住房上花費比我們的多,新加坡的公共住房費用已經變得無法負擔了。 這個政策真的有用嗎?新加坡每年都批准2萬公民和3萬永久居民,有錢的只要買房前申請成為公民,然後第一套房就不用付印花稅了。
為此,新加坡副總理黃循財和總理夫人何晶都分別發言安撫大家。
01 副總理:本地住房上漲幅度大致等同於收入增幅
剛剛過去的2023年5月1日是全國職工總會的勞動節集會,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副總理黃循財等政要都有參加。會上,就有一位工運領袖向黃循財提問指出,1980年代,新加坡的四房式組屋才4萬新幣,現在的預購組屋卻貴了不少,按照上升的幅度,他的孩子未來如何購買自己的房子?
黃循財則表示,大家在比較的時候,也要關注同時代的普遍收入和還貸比例。80年代的家庭收入中位數大約是900新幣,還貸比例是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

(圖源:黃循財臉書)
他舉例,武吉巴督的新組屋現在大約35萬新幣,家庭收入中位數已經上升到9000新幣(根據數據,最新家庭收入中位數為1萬零99新幣),房價和收入大致上都增加至80年代的10倍。還貸比例依舊為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
也就是說,現在購房要花費的比例依舊和80年代相近,買房難度並沒有上升。
02 何晶回覆:請大家放輕鬆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夫人何晶在自己的臉書上也發貼安撫居民。

(圖源:何晶臉書)
她說,印花稅的上調針對的是想購買第二、第三以及更多房產的人群,包括外籍買家,而這些只占了住宅交易數量的10%,90%的房產購買者都只是為了自住買房,所以這次的調整根本影響不到99%的買家。
對於想要給自己的房產升級(比如從組屋換公寓)的買家,只要在購下第二套房產(須是執行共管公寓,即EC)的6個月內將第一套房產出售,就不用為第二套支付印花稅。
想買房給孩子卻苦於印花稅的買家,何晶表示,可以將印花稅看成是財富稅,是一種在買房的同時,為國家的教育、國防等方面作出的公益捐贈。換個角度看待,就會好很多。
對於想用房產做投資的人,何晶鼓勵大家關注一下其他項目,如房產投資信託。
03 上調印花稅,究竟影響範圍大不大?
正如何晶和黃循財所說,上調的印花稅其實影響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不多。
而對於熱衷買房的外籍富豪們,60%的印花稅可能只是全球資產布局中的一部分。
就在4月29日,房產降溫措施實行後(4月27日)的首個私宅項目博盛苑開盤,僅一天就售出198個單位,190個為新加坡買家,4個為美國買家(美國買家和新加坡公民享有第一套房產免印花稅福利),還有4個就是中國買家。
按照平均2423新幣的尺價(約2.6萬新幣/平)計算,相當於一套房就要額外支付1.56萬新幣/平的印花稅!富豪們的大手筆可見一斑。
不過,新加坡政府的房產降溫措施不是毫無效果。

(圖源:pixabay)
雖然「有錢任性」的富豪們不少,不斷攀高的稅額還是擋住了許多外籍人士的買房熱情。在2011年,外國人在新加坡投資性買房的比例是20%左右,隨後從2017年開始不斷推出的降溫措施,使得這一比例下降不少。今年第一季度,外國人買住宅房產的比例只占住宅房產銷售的7%左右。
對於想在新加坡買房的網友們來說,如果已有公民或者永久居民的身份,購買第一套房產和以往沒有區別,所以不用擔心。至於外籍朋友們,就只能再三考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