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新加坡,離今天不久,也不近。那時你在哪裡?在做什麼?
回顧30年前的往事,方能感知滄海桑田,新加坡之巨變。恍然發現,原來今日之許多,早在那時已經成型,或至少萌芽......
1980年
那時候的新加坡高樓不是很多。建於1976年的華僑銀行(OCBC)大廈是當時新加坡最高的建築,高度198米。

烏節路還沒有一間挨著一間的商場,遠處的烏節文華酒店看著是那麼孤獨......

1980年的烏節路
1980年的新加坡在林厝港、榜鵝等地還有農村、菜地、養豬場、養雞場、花圃等。

大白兔奶糖和山楂餅是新加坡80年代很受歡迎的糖果。

1980年5月1日,新加坡啟用了停車固本(parking coupons)。

到了近幾年,大部分停車場的收費已經自動化,同時也有了parking.sg手機APP支付,但是,固本還沒有作廢,一些年紀大了的人,還是喜歡用這種方式支付停車費。
這一年,新加坡人均GDP是5004美元。一套在非成熟地區的4房式組屋(約100平米)的售價是24200新幣。想想現在的房價,2萬新幣連一個房間都買不了吧~

這一年,創於1955年的南洋大學與始創於1912年的新加坡大學合併,成為今天大家熟悉的新加坡國立大學。

隨著校園歌曲於70年代末風靡台灣,1980年,這股清新潮流也進入新加坡,一些學生開始創作校園歌曲,其中包括一個17歲的少年。
三年後,裕廊初級學院的「地下鐵合唱團」在學校禮堂舉行第一場作品發表會,全場爆滿,掀起新加坡本土音樂創作風潮,這位少年發表歌曲《邂逅》,進入新加坡龍虎榜(最高名次第四名),受媒體矚目。
1986年他被劉文正發掘,到台灣發展音樂事業。1988年首次在台灣和馬來西亞同時發行專輯《你是我的唯一》,進入台灣音樂界。
後來的事,大家都很清楚了。他的名字,叫巫啟賢。

12月23日,新加坡舉行大選。人民行動黨贏得所有75個國會議席,全國得票率77.7%,蟬聯執政。
1981年
1月1日,新加坡發布1980年人口普查報告。常住人口241.3萬人,其中公民219.4萬人(90.9%)、馬來西亞公民12.0萬人(5.0%)、其他國籍公民99,561人(4.1%);其他國籍公民中,來自印度尼西亞的有8,494人,來自南亞(印度、斯里蘭卡等)的由12,191人,來自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有15,140人,來自歐洲國家的有15,048人,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由5,503人,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有3,797人,來自其他國家的有471人,還有38,917人來源地「不詳」(unknown)。

到了2018年,新加坡常住人口為564萬人,比1980年增長了134%;其中公民為347萬人(61.5%),永久居民52萬人,其他國籍公民為164萬人。相對1980年,非公民比例從10%上升至40%。
這一年,新加坡和中國還沒建交,但互設商務代表處,相當於非正式的外交機構。
1月25日,還有兩周就過年了。大巴窯7巷的一座組屋發現一個包,裡面有9歲小女孩黃秀葉的屍體。大年初三,附近又發現一個10歲男孩加扎利的屍體。恐怖的大巴窯殺童案曝光。

這起命案由靈媒林寶龍一手策劃,妻子陳梅珠和情婦何家鳳是同謀。林寶龍當時因另一起強姦案接受警方調查,決定以連環兒童謀殺案干擾警方視線。同時,他以為把孩童獻祭給邪神,邪神就會轉移警方的注意力。
1983年5月25日,法庭宣判三名被告謀殺罪名成立,將處以絞刑。1988年11月25日,三人上絞刑台,並於當天進行火葬。
這一年,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電機工程專業畢業生沈望傅創辦「創新科技」(Creative Technology),後來生產「聲霸卡」,徹底改變了電腦無聲的歷史,並在美國取得空前成功。

東西走向的泛島高速公路(PIE)這一年啟用,當時是35公里;同年,19公里的東海岸高速公路(ECP)竣工。ECP的南邊即是15公里長的東海岸公園。從那時一直到今日,擁有一輛私家車,都是新加坡家庭的奮鬥目標。

同年,薛爾思橋竣工,次年通車。

薛爾思橋以新加坡第二任總統薛爾思醫生(Dr Benjamin Sheares)命名。現在來新加坡觀光,一定會看到它,畢竟這座橋可是直通濱海灣金沙啊!

雖然現在看著很風光,但是70年代薛爾思橋在建時,流傳著施工單位殺人頭祭橋的傳說。當時父母輕易不讓自己孩子出門,生怕人頭被割去......(嗯,新加坡版大灰狼吃小孩的故事)

新加坡「船」系列$50鈔票的背面就是薛爾思橋。右上角還有祥龍圖案。
7月1日,樟宜機場第一搭客大廈(T1)啟用。首架從樟宜機場起飛的航班,是國泰航空的飛機。

隨後,T2、T3、T4後來分別於1990、2008、2017年啟用。現在,T5也在建設中,預計2030年代啟用。

10月24日,人民行動黨元老議員蒂凡那(Devan Dair)受國會任命為總統,是新加坡的第三任總統。

四年後,1985年,李光耀發現蒂凡那酗酒後舉止異常,在專家診斷後,蒂凡那辭去總統職務。



(《李光耀回憶錄 1965-2000》新加坡聯合早報出版,2015年7月版)
1981年10月31日,新加坡國會安順區議席進行補選,律師出身的工人黨黨魁惹耶勒南以51.9%得票率贏得該區國會議席,打破人民行動黨壟斷國會的局面。

南洋理工學院(Nany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在南洋大學原址雲南園成立,為新加坡的第二所大學。十年後,1991年,升格為綜合性大學,改名為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這一年,同樣是一個17歲少年,寫了一首歌,名叫《唱一首華初的歌》;此曲後來成了華中初級學院中文學會每年公開演出《黃城夜韻》的大軸合唱。
1984年,他寫下《寫一首歌給你》,開始音樂創作生涯,再之後,陸續創作了《新加坡派》《童謠1987》《細水長流》《歷史考試前夕》《太多太多》等作品,名聲鵲起。
他便是有「新謠教父」之稱的梁文福,才華橫溢,不但表現在音樂創作上,也擅長於寫各種文體,散文、詩歌、小說、寓言和小品文等方面都有自成風格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