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送來新加坡讀書, 一不小心就會變成「草莓族」

2019年03月21日   •   10萬次閱讀

一群參加外展學校遠足活動的學生使用人力拖車的照片引發了爭議,照片中的人力拖車每台要價940元。(聯合晚報)

足露營相信大家都試過吧,無論是三到五天,或僅是兩天一夜,所需攜帶的器材衣服用品,都是一堆,但扛在肩上的背包雖然又大又重,我們都視之為理所當然。

那你有沒有想過,若能效法auntie們上巴剎買菜那樣,自帶小拖車,把東西都放在拖車上,一路拖著走,不是輕鬆寫意得多嗎,何必白白浪費力氣?

如果你有這個想法,那你可以考慮去新加坡外展學校應徵,因為你們的理念一致(哈哈)。新加坡外展學校去年花了大錢,以6萬9560元購買了74台人力拖車,讓參加遠足活動的學生,得以將露營器材和背包放上去拖著走。

此報道一出,即引起網民熱議。去遠足露營,卻不自己背背包,媒體一句「這是否意味著本地學生真的已經『草莓化』了呢?」,有人深表贊同,也有人覺得解讀過了頭。

獲得成功,才懂得珍惜過程

遠足露營一向就是讓學生體驗戶外和群體生活的好方法,也是鼓勵和幫助他們獨立自主的方式之一,對大多數的學生來說,那將是一次開心好玩的經驗。只是,事前的準備工作——比如背著沉重的背包行走,可能就不怎麼好玩了。

任何事情,要得出一個美好的結果,必定都將經歷一個過程。那個過程,不保證愉悅,很多時候還可能是辛苦,甚至痛苦的。比如要學做一手好菜,要彈奏一曲好音樂,要攀登一座高山,要游出世界記錄,要考進心儀的學府,無一不是要在之前經歷無數次的練習,練習,再練習。

當然有人會說,過程也可以是一種享受,因為過程也是難得的體驗。話是沒錯,但會說這句話的,或理解到過程也是一種難得體驗的,往往也都是已經獲得成功,才懂得珍惜前塵的人。在還沒嘗到最終的果實之前,種種的辛苦,可都是一次次可能摧毀意志的試煉。

所以孟子有句經典的話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簡單地說,就是要能吃苦,因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取巧花錢避過辛勞付出

新加坡外展學校的設立,原本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體力和意志,不讓學生自己背背包,反而砸錢買了昂貴的人力拖車減輕學生負擔的做法,會不會違背了宗旨呢?

新加坡外展學校的設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體力和意志。(網際網路)

學生沒有經歷背背包的辛苦,一蹴而就地「享受」了露營的好玩,會不會令學生產生錯誤認知,以為其實不一定要經歷艱苦的付出,就可以獲得果實;又或者,會不會灌輸了他們凡事都可以取巧(只要花錢就行)的不當想法呢?

同樣對這人力拖車做法不以為然的網民,又紛紛發揮想像力發出令人莞爾的留言了,其中一個就說,這是「訓練學生以後找不到合適工作時,可以先當人力車夫討生活」;有人說,何不找搬運公司,把器材和背包都直接搬到露營地點算了;也有人說,不如幫傭也一起帶去,或者找外勞先去把營帳紮好。

而近期很紅的「阿公和阿成的故事」,也少不了被利用,說新加坡外展學校買這些拖車,等下那些阿成們又要被講是亂花阿公的錢了。還有人建議,國防部也買這些拖車,阿兵哥訓練會更安全。調侃歸調侃,反正總結就是:要進行遠足活動,背背包本來就是必要的,也是鍛鍊身心的其中一個環節,把這個部分去掉,有點本末倒置。

善加利用工具不草莓

不過,網民也不是一面倒的,也有人覺得以人力拖車「代勞」,並無不妥,與其說是取巧,不如說是善用頭腦,畢竟人能作為高等動物,就是因為人懂得製作工具來提升效率。既然有了工具,為何不加以利用?況且我國政府一向倡導建立「智慧國家」,那從小就教導學生這方面的認知也沒有錯啊?

有網民就指出,雖然背包不是背在身上,而是放在拖車上,但學生還是自己拖拖車,並非由他人代勞,這樣就被貼上草莓標籤有欠公道。也有人說,如果背包太重,家長可能會投訴影響孩子發育,讓他們各自使用拖車不失為兩全其美的辦法。

這麼看來,如果不是因為太過於保護學生,新加坡外展學校讓學生使用拖車的做法,或許還真可以接受。

一台拖車近千元合理嗎?

先不管接受還是不接受,其實網民最多的留言,並不在於支持使用拖車的爭議,而在於新加坡外展學校所花的那一大筆錢。是的,講到錢,大家的眼睛都非常雪亮。近7萬元不是一個小數目,那是本地不少中收入工作者一整年的薪水,原本以為這麼一大筆錢,該可以買到很多人力拖車,結果一看,竟然只有區區74台?那等於一台人力拖車叫價$940!

再從圖片中的人力拖車外觀來看,網民就更不解了,那「幾根鐵加兩個輪子」竟然要近千元?

這也難怪網民紛紛追問,那到底是用什麼材質做的(只差沒說會不會是用製造飛機還是太空梭的鐵和輪子做的),更有網民要求公開購買交易資料,也要求當局徹查,以免又有舞弊現象。

據報道,地區主管新加坡外展學校的全國青年理事會回復《海峽時報星期刊》提問時透露,外展學校購買這些人力拖車時進行了公開招標,不過只收到一份標書。

  

「外展學校對標書的合理性進行了全面評估,也確定了它的成本效益:「這些拖車全年大多數時候都會使用,預計使用壽命為三至五年。」

平衡點和心態最重要

發育中的學生和孩子,背過重的背包或書包,一直以來就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尤其我國教育是出了名的「怕輸」,學生課業繁重之餘,課本、簿子、文件、學習器材也一大堆,每天扛著沉重書包上學真的是吃力。

現在的小學生的書包重量不輕,醫生為此提出警告,書包太重可能會影響孩子的脊椎發育,或對身體造成傷害。(聯合早報)

所以好幾年前曾出現過有輪書包,類似行李箱的概念,讓學生減輕體力負擔,但殊不知有輪書包的壞處,是遇到上下樓梯時會造成阻礙,而有輪書包因為要有骨架支撐,所以學生需要背起來時會很不舒服,結果只流行一陣子就乏人問津了。

背書包上學是每天要做的事,專家也曾經確認過,過重的書包,長期背下來確實會對發育中的學生造成影響。但去遠足卻是久久才一次,說會影響發育似乎太誇張了,這一點,應該無法成為使用人力拖車的理由。至於應該咬緊牙關鍛鍊體能,還是善加利用工具輕鬆一點,兩者之間,還真不容易決斷誰對誰錯,只能求取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重點應該在於,學生使用人力拖車之後,是否產生正面的認知和想法;以及新加坡外展學校,以至所有大人和家長們,對支持這種做法的心態是否正確。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對你的Singpass做這些事,換來的不是快錢,而是坐牢!
2025年05月06日   •   14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7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2025大選的最大贏家不是黃循財也不是行動黨,而是……
2025年05月07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新幣兌人民幣匯率5.63!創14年新高!換匯千萬要警惕
2025年05月06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本地人很多都不知道!新加坡這8個鮮為人知地方,禁止進入!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衛塞節遇上母親節,新加坡一波活動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開戶最新攻略
2025年05月07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人過關新方式!手機一掃,輕鬆通關去馬來西亞!
2025年05月06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留子們必看!在新加坡地鐵月台口渴,「喝下一口水」險挨罰500新元!😱
2025年05月06日   •   9747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每月生活費13000新幣!新加坡火到發燙,中產們,這你受得了麼?
2025年05月05日   •   9063次閱讀
在新加坡,拿到工資後,每個月要存下這麼多錢?!
2025年05月06日   •   5985次閱讀
與新加坡人結婚有醫療和生育補貼?官方回應來了
2025年05月06日   •   5130次閱讀
新加坡填海造地延長海岸線,但卻縮小領海,轉口貿易也會減少
2025年05月06日   •   4959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446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