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肉媽
無論當初是為什麼做的這個決定,請相信當下的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你們當初為什麼來新加坡啊?」
來新加坡的這三年,經常有人問我這個問題。
是啊,在國內安安穩穩地過著小日子,擁有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有房有車有娃,愛人親人朋友都陪伴在身邊的我,在即將奔三年紀,為什麼還要來人生地不熟的新加坡呢?

我跟他是大學同學,畢業後我們一起回了廈門,我聽從家人的安排成為了一個英語老師,而他進入了一家IT公司。後來的我們也就順理成章地結婚生子,努力賺錢買房買車,用心地經營著我們的小家庭。
漸漸地他的公司的業務越來越忙,因為在新加坡有項目,經常需要兩地跑,我們有時候一整個月只能見一次面。

我常常被帶娃的瑣事搞到崩潰,而他卻不在身邊沒法分擔,只能在視頻里看著我流淚。
我提出讓他換一份不需要經常出差的工作,但他覺得現在的公司不錯,比起本地公司有更多的機會,不願意放棄。
他說:「不如你和孩子來新加坡玩一趟吧,我去請個長假。」
於是我就帶著兩歲的兒子,開始了第一次的新加坡之旅。

第一次出國的娃
各種好吃的
我還記得在新加坡吃的第一頓飯是海南雞飯。
印象那麼深刻是因為,當時餓到冒煙的我差不多可以吃下一頭牛,那軟糯的雞肉帶著滑嫩的雞皮,蘸上一點本地辣醬,再配上一口用雞汁的飯,這是什麼人間美味!

新加坡第一餐打卡 因為經常出差的緣故,他對新加坡已經熟門熟路了,直接當起了我們的導遊,連攻略都省了,帶著我們一路打卡網紅餐廳。

從早吃到晚
以前我對新加坡的食物沒有什麼了解,只知道肉骨茶很出名,還以為是把帶骨肉跟茶一起煮,類似日本的土瓶蒸的一種食物。
打卡了松發才知道原來肉骨茶是湯。。。而且還分胡椒湯版和藥材湯版。
我比較喜歡胡椒湯版的,感覺喝完渾身都暖暖的,體內的濕氣全都排出去了。

新加坡本地美食 之後我們還嘗了很多當地的特色食物,比如叻沙、福建蝦面、沙嗲、炒粿條、黑胡椒螃蟹、娘惹糕。。。(然後胖了五斤)
我就發現新加坡好吃的東西也太多了吧,一直以為東南亞菜系的口味就是像泰國菜那樣酸酸甜甜辣辣的,沒有想到新加坡風味如此不同,而且跟我這個福建胃竟然這麼搭,接受起來毫無障礙。

看來早期漂洋過海來到新加坡的福建人,也把對故鄉的思念揉進了美食里,然後一代一代流傳到了現在吧。
暖暖的親切感
帶著兩歲的娃出門旅遊是件特別有挑戰的事,不僅大包小包的還要推個推車,跟打仗似的。不過在那次旅途中也因此收穫了很多暖心的人和事。

電量不足 記得有一次在公交站等車進站, 結果娃在推車上先睡著了。沒經驗的我倆還在發愁一會要怎麼把車給推上去,結果等車門打開的時候,車上下來了兩位乘客幫我們麻溜地連車帶娃給搬了上去。
車剛開動,一個安娣就喊我坐在她旁邊的空位上,我受寵若驚地坐下,心裡還在慶幸著幸好剛才娃沒醒不然肯定會鬧騰一番,這邊安娣就在笑笑地跟我聊起了天:「你們來新加坡玩啊?來幾天啦?天氣很熱hor,小孩子要給他多喝一點水,啊屋子裡面又冷到要死,不要感冒liao,衣服有沒有多帶一件。。。」
後來聽說我們是福建人安娣還熱情地跟我說起了福建話,感覺她就像我家樓下的阿嬤,我們就這樣在車上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心裡的那一點點的不安也立馬消失了。

我充好電了耶 在新加坡的那幾天出門,每次都會遇到熱心的乘客幫我們搬推車, 搭電梯的時候別人也都會幫我們按著電梯,示意我們先走,搞得我們很不好意思。
雖然都是一些小事,卻讓身在異國他鄉的我們倍感溫馨。
遛娃的地方超多
除了遊客必打卡的那些經典景區,我們一路走走看看,還發現了各種遛娃的好地方,而且很多都對錢包特別友好。

最愛是書店 常常是我抵擋不住購物的慾望,娃爹就心領神會地帶著娃去商場的免費兒童區瘋玩,我就可以悠閒自在地享受一段難得的自由時光。

Westgate Wonderland
- 娃最喜歡的遊樂場 景區玩累了,還可以在酒店附近的居民區隨便逛逛,總能找到一個造型新奇的遊樂場,偶爾還可以認識幾個新朋友。

現在依舊喜歡樓下遊樂場 公園是享受大自然的好地方,從一個公園慢慢走到另一個,一路上滿眼風景,心曠神怡。

福康寧公園 偶遇野生小動物,孩子總能驚喜好一陣子。

新加坡著名居民 當時我就覺得新加坡的孩子也太幸福了吧,這麼多好玩的地方,一年365天每天玩一個能不帶重樣的,老母親也不用頭疼到哪去遛娃了,隨便遛都好玩。
有家的感覺
其實說起來,新加坡跟廈門真的好像。

廈門島
新加坡

它們都是小島,面積都不大,開車環島一圈不過一兩個小時。
廈門有個離島叫做鼓浪嶼,新加坡有個離島叫做聖淘沙,每天都會有成千上萬名遊客紛至沓來。
廈門鼓浪嶼

新加坡聖淘沙

走在新加坡的街道上,有時候竟會有一種魂穿的感覺,恍惚間以為自己還在廈門。
在搖曳的棕櫚樹之間,在盛開的三角梅里,在鹹鹹的海風中。

新加坡隨處可見的三角梅,是廈門市花哦

廈門市街景,有新加坡內味兒嗎?
新加坡甚至有一條街叫做廈門街,那裡有很多網紅美食,建築物也都很有特色。

新加坡廈門街
如此的似曾相識,是家的感覺沒錯了。
結束了那次新加坡之旅以後,這個美麗的國家就在我的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之後隊友公司的業務重心慢慢從國內轉移到了新加坡,他也被調到了新加坡分公司工作,我和孩子面臨著跟著他一起去還是留守國內的問題。

我內心雖然期待已久,但也是矛盾的,畢竟要放棄國內的一切,逃離自己的舒適圈,這個決定很難做。
最後我倆把在兩國生活的優缺點一條條列下來對比,然後最終做出了選擇: 來新加坡!

我來啦!
現在我們已經在新加坡生活三年了,孩子適應得很好,即將進入小一,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很順利,朋友也越來越多,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著。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有很多朋友離開了新加坡。
有時候我也會問新朋友:「你為什麼選擇來新加坡?」
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
想出來看看外面的世界。 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因為新加坡安全,不管是環境還是食品。
這裡有更多更好的機會。
因為這裡宜居啊,生活便利。
因為華人多,文化相似。 。。。。。。
無論當初你是為什麼做的這個決定,請相信當下的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
2021,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