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新加坡小販中心文化申遺成功!以後大家每天就是在文化遺產裡邊吃飯了~~~~ 聽起來挺的。
自從2015年的植物園申遺之後,五年後我們再次聽到這個好消息!李顯龍總理昨天也深夜在面簿(facebook)賀喜

他說: 「為了讓小販中心文化申遺成功,很多人在後面付出很多。終於有所收穫。這得感謝我們世世代代的小販們,沒有他們的辛苦付出,就沒有今日的肯定!」
他還呼籲大家這周就到食閣去點個菜慶祝慶祝,順便拍拍幾張美照分享一下。
就跟李總理帖文最後還附上幾張自己到食閣吃飯拍的照片

目測印度餐馬來餐中餐都有~
而在評論區,網友也是歡呼聲一片。
網友熱議: 今天我在遺產里吃飯了!

「今天吃的是蝦面跟雞飯!很高興每天都能在食閣吃到這麼多好吃的!」

「恭喜啦!我愛吃新加坡的美食!我們是世界上最好的!」

「李總理,哇!從1970年到現在,我一直都很喜歡你分享給我們的美食。謝謝你!」

「恭喜所有小販啦,是他們養了新加坡好幾代人!」
甚至還有食閣的小販老闆本人出來祝賀順便拉一波廣告

也有的已經開始分享今天的食閣美食了

這位網友表示自己最愛的是蘿蔔糕跟沙爹串!

看看這是啥,目測是雲吞叉燒面

以下這桌就相當豐盛了,瞅瞅福建炒蝦面,還有滷麵,伊面,雞翅膀?

這位網友在遺產裡邊的第一頓飯是。。。素食炒米粉?

Roti Prata,還是加蛋的。看起來就覺得很香~~~~

不過刷下來,好像大家都是炒蘿蔔糕跟炒蝦面的忠粉?

當然馬來餐也是不能少的啦。椰漿飯看著就香!

除了美食,大家也順便@了一下自己吃飯的小販中心。
從網友評論就能看出來,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就是新加坡國民食堂。
菜品豐盛,種類齊全,價格跟餐館的比起來便宜很多,比味道有的甚至更好,每天小販中心迎來送往,大家都愛去。
遊客來了也是必須打卡的~

來源:Vsist singapore
再加上有的小販攤位已經傳承了2代3代。老客戶有的是從爺爺帶兒子,兒子帶孫子這樣累計攢下來的。
所以小販中心,對於他們來說,是一個吃飯的地方,也是另外一個「大的家」。
來感受下新加坡小販中心的地位
超級接地氣的 新加坡小販中心
新加坡小販中心簡介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又稱熟食中心,英文:hawker centre)是由政府興建的室外開放式飲食集中地,售賣食品物美價廉、種類繁多,以東南亞熟食以及飲品為主。小販中心也常與巴剎毗鄰,巴剎就是菜市場,裡頭也有售賣日用品與乾糧雜貨的小鋪。

來源:海峽時報
但在很早之前,新加坡的小販多為流動性質,推一個車在街邊做生意。就跟路邊攤一樣的,但路邊攤一多,街道衛生就有問題,市容也不好,所以小販中心就應運而生。

新加坡小販中心發展歷史
1950年,英國殖民地政府(註:新加坡在1965年才獨立)成立了小販諮詢委員會,探討解決街頭小販所製造的衛生與社會問題,要將他們納入合法管理體制內。

1968年,政府用了一年時間為小販進行註冊,並發給他們臨時執照。
1971年,政府真正有計劃開始建造小販中心。當時政府給小販發執照,把他們遷入小販中心的出租攤位,同時開始取締街頭非法小販。
1986年,政府完成小販中心建設計劃後,不再建造小販中心。

2011年,政府才宣布在未來十年再興建十個小販中心,首選地點以新的組屋區為主。
2018年,李顯龍總理宣布新加坡小販中心啟動申請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9年,提交資料。
2020年,新加坡小販中心申遺成功!

來源:CNA
全島有很多個小販中心
新加坡小販中心的數量,已經算是很驚人了。
不管住哪一區,出門走幾步一定能看見小販中心,比如商場,地鐵站,組屋樓下,巴剎邊上等等。粗略計算大概平均1~2平方公里內就有一個小販中心。

來源:wonderlustyle
據統計全島有超過110座小販中心!每天有6000個小販檔口給大家提供價廉物美的餐食。
再加上政府已重新啟動興建小販中心的計劃,到了2027年預計會有127座小販中心~
新加坡小販中心,名人都會去
比如時不時排隊買餐的李總理

後來今年大選他也到小販中心拉票去了~

來源:AP NEWS
比如新加坡的副總理王瑞傑

來源:海峽時報
新加坡其他部長們

來源:海峽時報
曾經擔心「後繼無人」
但其實,新加坡小販中心一路走來並不是順風順水的。
去年netfilx出了一部美食紀錄片《Street Food街頭絕味》,其中就有拍到新加坡的小販中心。

紀錄片中講到,新加坡沒有路邊攤,但是有小販中心。
為什麼會這樣呢?
據紀錄片的主持人講,在他看來「新加坡沒有其他的根,只有美食」。

「如果誰宣稱哪家攤位賣的海南雞飯最好吃,肯定有人跟他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