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新加坡小贩中心文化申遗成功!以后大家每天就是在文化遗产里边吃饭了~~~~ 听起来挺的。
自从2015年的植物园申遗之后,五年后我们再次听到这个好消息!李显龙总理昨天也深夜在面簿(facebook)贺喜

他说: “为了让小贩中心文化申遗成功,很多人在后面付出很多。终于有所收获。这得感谢我们世世代代的小贩们,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就没有今日的肯定!”
他还呼吁大家这周就到食阁去点个菜庆祝庆祝,顺便拍拍几张美照分享一下。
就跟李总理帖文最后还附上几张自己到食阁吃饭拍的照片

目测印度餐马来餐中餐都有~
而在评论区,网友也是欢呼声一片。
网友热议: 今天我在遗产里吃饭了!

“今天吃的是虾面跟鸡饭!很高兴每天都能在食阁吃到这么多好吃的!”

“恭喜啦!我爱吃新加坡的美食!我们是世界上最好的!”

“李总理,哇!从1970年到现在,我一直都很喜欢你分享给我们的美食。谢谢你!”

“恭喜所有小贩啦,是他们养了新加坡好几代人!”
甚至还有食阁的小贩老板本人出来祝贺顺便拉一波广告

也有的已经开始分享今天的食阁美食了

这位网友表示自己最爱的是萝卜糕跟沙爹串!

看看这是啥,目测是云吞叉烧面

以下这桌就相当丰盛了,瞅瞅福建炒虾面,还有卤面,伊面,鸡翅膀?

这位网友在遗产里边的第一顿饭是。。。素食炒米粉?

Roti Prata,还是加蛋的。看起来就觉得很香~~~~

不过刷下来,好像大家都是炒萝卜糕跟炒虾面的忠粉?

当然马来餐也是不能少的啦。椰浆饭看着就香!

除了美食,大家也顺便@了一下自己吃饭的小贩中心。
从网友评论就能看出来,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就是新加坡国民食堂。
菜品丰盛,种类齐全,价格跟餐馆的比起来便宜很多,比味道有的甚至更好,每天小贩中心迎来送往,大家都爱去。
游客来了也是必须打卡的~

来源:Vsist singapore
再加上有的小贩摊位已经传承了2代3代。老客户有的是从爷爷带儿子,儿子带孙子这样累计攒下来的。
所以小贩中心,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吃饭的地方,也是另外一个“大的家”。
来感受下新加坡小贩中心的地位
超级接地气的 新加坡小贩中心
新加坡小贩中心简介
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又称熟食中心,英文:hawker centre)是由政府兴建的室外开放式饮食集中地,售卖食品物美价廉、种类繁多,以东南亚熟食以及饮品为主。小贩中心也常与巴刹毗邻,巴刹就是菜市场,里头也有售卖日用品与干粮杂货的小铺。

来源:海峡时报
但在很早之前,新加坡的小贩多为流动性质,推一个车在街边做生意。就跟路边摊一样的,但路边摊一多,街道卫生就有问题,市容也不好,所以小贩中心就应运而生。

新加坡小贩中心发展历史
1950年,英国殖民地政府(注:新加坡在1965年才独立)成立了小贩咨询委员会,探讨解决街头小贩所制造的卫生与社会问题,要将他们纳入合法管理体制内。

1968年,政府用了一年时间为小贩进行注册,并发给他们临时执照。
1971年,政府真正有计划开始建造小贩中心。当时政府给小贩发执照,把他们迁入小贩中心的出租摊位,同时开始取缔街头非法小贩。
1986年,政府完成小贩中心建设计划后,不再建造小贩中心。

2011年,政府才宣布在未来十年再兴建十个小贩中心,首选地点以新的组屋区为主。
2018年,李显龙总理宣布新加坡小贩中心启动申请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9年,提交资料。
2020年,新加坡小贩中心申遗成功!

来源:CNA
全岛有很多个小贩中心
新加坡小贩中心的数量,已经算是很惊人了。
不管住哪一区,出门走几步一定能看见小贩中心,比如商场,地铁站,组屋楼下,巴刹边上等等。粗略计算大概平均1~2平方公里内就有一个小贩中心。

来源:wonderlustyle
据统计全岛有超过110座小贩中心!每天有6000个小贩档口给大家提供价廉物美的餐食。
再加上政府已重新启动兴建小贩中心的计划,到了2027年预计会有127座小贩中心~
新加坡小贩中心,名人都会去
比如时不时排队买餐的李总理

后来今年大选他也到小贩中心拉票去了~

来源:AP NEWS
比如新加坡的副总理王瑞杰

来源:海峡时报
新加坡其他部长们

来源:海峡时报
曾经担心“后继无人”
但其实,新加坡小贩中心一路走来并不是顺风顺水的。
去年netfilx出了一部美食纪录片《Street Food街头绝味》,其中就有拍到新加坡的小贩中心。

纪录片中讲到,新加坡没有路边摊,但是有小贩中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
据纪录片的主持人讲,在他看来“新加坡没有其他的根,只有美食”。

“如果谁宣称哪家摊位卖的海南鸡饭最好吃,肯定有人跟他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