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飛象網際網路為工業生態賦能;點贊陸海新通道朋友圈不斷擴大;期待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開啟新的篇章——這是新加坡代表團的「重慶印象」。10月14日下午,來渝參加中新雙邊合作機制會議的新加坡共和國副總理王瑞傑率新加坡代表團,參觀考察了飛象工業網際網路有限公司、果園港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樞紐暨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展廳、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核心區工地,詳細了解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落地推進情況。
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長馬善高、教育部長王乙康、人力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李智陞、通訊及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沈穎、律政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唐振輝、外交部兼社會及家庭發展部政務部長陳振泉、駐華大使羅家良參加考察。中國駐新加坡大使洪小勇,重慶市委副書記任學鋒,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存榮陪同考察。

10月14日,新加坡代表團在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核心區展廳參觀考察。
為工業生態賦能,個性紀念品6分鐘加工完成
代表團一行首先來到位於南岸區茶園的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公司。該公司由工信部賽迪研究院、阿里雲計算有限公司與重慶市南岸區政府三方共同建立,是全球領先的集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三大核心技術能力以及2000+物聯網應用解決方案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運營企業。

10月14日,新加坡代表團正在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公司考察。
「工業網際網路目前在哪些領域應用廣泛?」「能為企業提供哪些保障?」「企業富餘勞動力如何轉移?」……新方代表們不時提問,企業負責人一一解答,並詳細介紹「飛象」主營業務及運營模式。「飛象」主要以工業網際網路為技術核心,平台結合生態的模式,提供跨行業跨領域的一站式智能製造解決方案,同時為工業生態賦能,幫助各工業垂直領域實現從自動化、信息化到數字化、網絡化,最終實現智能化的升級轉型。
令新加坡代表團頗感親切的是,今年5月,「飛象」聯合新加坡IMDA、重慶市經信委、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等,以「工業智能化 飛象雲時代」為主題,啟動了中國和新加坡合作的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大賽。新加坡的一家企業經過層層競爭,其參賽作品獲得二等獎。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公司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項目和企業間的合作,加速新加坡及市外企業來重慶發展。
飛象平台對於製造車間是如何賦能的?在飛象數字化樣板車間,新方代表團客人嘗試通過移動端定製紀念品,訂單發送到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後,生產管理系統現場生產加工。大約6分鐘後,一個鑲嵌有客人姓名和重慶市人民大禮堂建築的水晶紀念碑成品生成,交付到客人手中,產品的精緻程度和製作速度都令大家嘖嘖稱讚。
「陸海新通道的『朋友圈』正不斷擴大」
隨後,代表團一行來到果園港。在這裡,新方客人詳細了解了「1+3」重慶國際多式聯運樞紐體系的建設情況,以及重慶多式聯運發展的口岸環境、政策環境、產業環境。

10月14日,新加坡代表團在果園港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展廳考察。
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位於重慶兩江新區,依託果園港和魚嘴鐵路貨運站,整合水運、鐵運、空運、公運等運輸方式,實現多式聯運物流示範作業區及配套園區等功能布局。
在陸海新通道的展板前,新方客人看到西部12省區市、海南省、廣東省湛江市在重慶簽署協議合作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最新消息,大家頻頻點頭,稱讚「陸海新通道的『朋友圈』正不斷擴大」。
依託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打造的陸海新通道,正是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戰略通道,這使得我國對外開放的版圖更加豐盈,也為重慶的開放打開了一條新的通道。
代表團一行觀看了關於重慶在新時代推動全方位開放、加快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宣傳片。「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伴隨片尾旁白,銀幕宛如大門一般開啟,果園港的恢弘實景呈現在大家眼前。穿過這扇門,新方客人走上觀景平台,看到的是果園港繁忙的工作景象,也看到了更為廣闊的未來。
期待中新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翻開新的篇章
來到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核心區展廳,新加坡代表團詳細了解通道聯結、功能布局以及項目的整體推進情況。

10月14日,在果園港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新加坡媒體正在拍攝忙碌的果園港。
2016年9月,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聯合實施委員會決定將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項目作為交通物流領域的重點項目。今年10月,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核心區完成一期設計工作,預計2020年初將全面開工建設。
項目發展的歷程被逐一呈現在展板上,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新方客人對項目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代表團一行了解到,中新(重慶)互聯互通多式聯運示範項目「1+1」運營平台的組建,意味著重慶將引入更豐富的國際網絡和資源,更加有力推動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代表團成員表示,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展現出中國擴大開放的理念和決心,新方將與中方一道發揮各自優勢,強化兩國經濟,造福兩國人民,期待中新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翻開新的篇章。
來源:轉自重慶日報
校對:羅森
排版:李瀾
審核:梁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