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雷為陳子謙拍的「濕巴剎」短片旁述。
(新加坡訊)新加坡才子導演陳子謙最近製作「時光倒流——新加坡」(中文暫譯,Rewind Singapore)送暖活動,將遺忘的美好往昔透過照片、錄像、聲音『還原』貼在社媒上,不僅圓滿了當事人,也彙集成暖心的集體回憶,回望過去,帶來正能量。
最近,王雷為子謙拍了最接地氣的「濕巴剎」短片,他負責旁述。
濕巴剎曾是歌台一哥王雷養家活兒的主場,他受訪揚言:「全新加坡的濕巴剎都被我跑到光啦!」
說起送魚鰾,王雷說:「因為失業啊,第三個孩子出世後,我沒工作,單靠太太在電子廠當女工賺錢哪裡夠,就在一間魚鰾公司當送貨員,每天清早9點至下午4點,駕著羅厘到各個巴剎送魚鰾,月薪900多;」
當年三個孩子都託人看顧,「奶媽費」每月支出750元,王雷緊抓手上剩餘的一兩百元,天天挨麵包。
最好景的時候在農曆春節,魚鰾從早送到晚,王雷月薪連抽傭有五六千進帳,一年裡頭「油水」最多。

王雷最苦時,曾跑巴剎送魚鰾。(檔案照)
親睹攤販送肉送菜
巴剎攤的老顧客至今見到他都喊他「阿水、阿水」(王雷原名王清水)的叫他。
「巴剎里的人說話大大聲,但人情味十足,我親眼在馬林百列見過一名帶著兩個小孩的馬來婦女,她坐在巴剎附近的角落哺乳,一邊等著撿紙皮,看似沒錢吃飯,那時候接近馬來人新年,巴剎攤販立刻送上吃的給她,賣菜的送菜、賣肉的送肉,那個溫馨情景令我至今難忘。」

王雷年輕時與老婆 。(受訪者)
送魚鰾的日子一過四年,非常快活,只是收入太少養不了家,王雷辭工轉送地磚,一個月1500元。
「去年碰到魚鰾公司的老闆娘,她笑說『你今時不同往日啦』,隨手就給我一個200元紅包。」
政府採取阻斷措施杜絕冠病,現在的濕巴剎悄然無聲,王雷語氣若有所失:「我一星期上一次巴剎,那冷清安靜的感覺很怪……」

陳子謙巴剎短片獲熱烈迴響。(檔案照)
短片吸2萬點擊
緬懷濕巴剎鬧騰歡悅聲,陳子謙操刀的濕巴剎短片引起熱烈迴響,吸引2萬人瀏覽。不少網友分享美好記憶,在此摘錄幾個:
「常問爸媽為何搬了家還喜歡大老遠的回到舊家的濕巴剎賣菜,他們都會笑說與那裡的攤主都熟了,買肉都懂你要買多少、什麼肉……這也就是短片里說的人情味吧。」
一名留學生留言:「很多食物只能在巴剎找到,攤主喜歡與人交流,我發現巴剎里有新加坡不同的文化與語言,感受和學習這些語言文化讓我受益良多……」

巴剎短片獲熱烈迴響。(檔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