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做一輩子的鞋匠,網上搜也搜尋不到!
近日,盛港集選區議員何廷儒的臉書發文引起廣大討論!發文三天,就有414次轉發、近兩千個網友點贊。


究竟是哪門手藝?有多罕見?
議員何廷儒說:「蘇先生是萬國(Buangkok)的住戶,這八年他都在河谷徑(Rivervale Walk)第113座組屋樓下的小店裡幫人們修鞋。我看到蘇先生時,他正在咖啡店喝咖啡,僅跟他打了招呼,他就告訴我生意差到不行。即使行動不便,每周也要開店修鞋6天,只有星期六不開店。」


(圖源:何廷儒議員臉書)
「安哥蘇」以前在芽籠東有一間個人工作室,手作娘惹鞋。跟何議員分享的時候,剛好有客人來拿定製的「娘惹鞋」,順手拿給議員看。


(「娘惹鞋」就是針加線,還加上一顆一顆珠子。傳統叫:串珠鞋。一雙串珠鞋)
一雙串珠鞋,可以用多達上千顆珠子。「安哥蘇」這手藝很厲害吧?


(圖源:何廷儒議員臉書)
「安哥蘇」的故事因為議員臉書被看到,群眾發揮人手一轉,讓傳統手藝再次被注意。
小科普
在新加坡,修鞋補鞋的鞋匠多是華族。1950年代,他們多數在店屋的騎樓下幫人們補鞋,在5尺寬的騎樓旁,常看見他們的身影。1970年代,他們的月收入約300新幣。傳統鞋匠在新加坡越來越少見,多在牛車水與萊佛士一帶。
眾人紛紛在議員臉書下留言,推薦延續的方式;還有人發動廣大網民群,趕快動手轉傳訊息。


(圖源:何廷儒議員臉書)
高手在民間,不要讓傳統手藝在我們這一代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