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今日頭條打開 "李家王朝"的終結:新加坡風雲60年(下)

2020年08月10日   •   3萬次閱讀

「我們都不過只是福建廣東等地,目不識丁沒有田地的、農民的後裔,你們(中國人)有的卻是,留守中原的達官顯要、文人學士的後代。」「你們(中國人)真要追上來,甚至會比新加坡做得更好……」

——1978年,李光耀與鄧小平的談話

「墨西哥人」來了

1965年新加坡剛獨立的那段日子裡,李光耀感覺「前途茫茫,不知道何去何從」。仿佛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剛出生就被斷了奶,隨時會被扼殺在搖籃里。

在媒體上,煽動種族情緒馬來文報刊、電視繼續抹黑李光耀為破壞馬來西亞國家和民族團結的「元兇」。為了躲避種族狂熱者的襲擊,李光耀不得不住在遠離市區的度假屋,那裡離英國空軍基地更近、更安全。

而他的三個子女們因為要上學,必須留守在市區的宅子。為了保證他們的安全,宅邸外不僅修了圍牆,宅邸的所有窗戶還被鋼板封了起來,仿佛住進了密不透風的監獄。

不過對李光耀來說,更大的安全威脅,來自軍隊內部。

新馬分家後,屬於新加坡的兩個營士兵,依舊處於馬來西亞將領的控制下,八成以上士兵都是馬來人(華人對「兵禍」記憶深刻,不喜歡當兵)。

而此時在馬來西亞國會,像賽加法阿巴這樣,叫囂占領新加坡,把李光耀扔進監獄裡的巫統高層大有人在。只要馬來西亞「國父」東姑一聲令下,新加坡被入侵、被兵變顛覆,是輕而易舉的事。

為了改變軍隊中的種族比例,李光耀政府有意壓縮馬來人入伍人數,不料卻引發了訓練營里馬來人新兵的一場暴亂。

暴亂者用棍棒毆打華族長官、掀翻貨車、將玻璃瓶扔向鎮暴警察。暴亂現場圍觀者甚眾,種族矛盾再度升溫。

這場暴亂,促使李光耀力排眾議,頒布了強制服役令——所有新加坡男子在18歲時,必須服役兩年半的時間,以改善種族比例。

政府還命令所有中學成立「學生軍團」和「學生警察團」,強行扭轉華族家長「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傳統觀念。

為了請外國教官訓練新加坡陸軍和海軍的這群新兵蛋子,李光耀分別給印度尼赫魯和埃及納賽爾兩人寫信,這兩人是當時第三世界的聲望領袖。

殘酷的是,弱國無外交。這兩個國家因為不願意得罪馬來西亞,只是「祝願新加坡人民繁榮與幸福」,而對李光耀的請求不理不睬。英國為了平衡新馬利益,也拒絕提供幫助。

尋覓之下,李光耀最後找到了以色列——這個比他們處境更加惡劣的小國。

由於穆斯林與猶太人的矛盾,當時新加坡與以色列沒有建交。不過以色列還是友好地派出了幾個皮膚黝黑的教官,新加坡政府對外宣稱他們是「墨西哥人」。

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把埃及按在地上摩擦,證明了他們的實力,李光耀不由得心中暗自慶幸當初的正確選擇。

以色列勝利後,李光耀很快與以色列升級了外交關係,並私下購買了70輛退役的輕型坦克和170輛裝甲車,組成了新加坡第一批的裝甲部隊。

1969年,馬來西亞發生「5·13」排華暴亂、政局動盪,吉隆坡的政客們企圖再次禍水東引、將矛頭指向新加坡。關鍵時刻,李光耀果斷決定讓裝甲部隊在國慶閱兵上亮相。

8月9日新加坡國慶日當天,一個連隊的坦克和裝甲車走過校閱場。在電視和報紙上觀看閱兵的馬來西亞人驚呆了,因為當時馬來西亞連一輛坦克也沒有。

出席閱兵的馬來西亞國防部長,甚至當場表達了擔憂,他希望新加坡的國防部長能到吉隆坡「澄清」,新加坡並沒有入侵馬來西亞的敵意。

此刻,新加坡已經向世界表明,它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島國。那些叫囂占領新加坡的吉隆坡政客們,也老實地閉上了嘴巴。

一場「大考」

新加坡的生存問題解決了,可是麻煩並沒有結束。

1967年,英國因為經濟衰退、外匯不足,爆發了英鎊危機,英鎊官方匯率貶值14%。

英國議會裡,議員們猛烈抨擊英國在海外的駐軍政策,要求撤除在蘇伊士運河以東的駐軍,削減軍費開支,將更多資金投入到醫療、福利政策上來。

李光耀聽到這個消息,無異于晴天霹靂。

新加坡建國時,因為失去了馬來西亞作為共同市場,轉口貿易城市的地位岌岌可危。「健力士」啤酒公司甚至撕毀了和新加坡政府談好的合同,跑到馬來西亞設廠。

新加坡南面,蘇加諾與蘇哈托兩位印尼強人正在爭權奪利,印尼新加坡貿易也幾乎中斷。

此種情況下,新加坡失業率一度高達14%,國家走在崩潰邊緣。

由於英國在新加坡的駐軍開支,占到了當時新加坡GDP的五分之一,關係著7、8萬人的就業問題,如果英國駐軍也撤退,新加坡經濟可能就真的完蛋了。

所以李光耀趕忙動身前往倫敦,勸說英國工黨首相威爾遜,暫緩撤軍事宜。

可是「日不落帝國」註定已經凋零,威爾遜為了挽救他的工黨政府,面對李光耀百般勸說,雖然對他的難處表示同情,卻還是堅持「英國利益至上」原則,將撤軍的時間定在1971年。

四年之後,李光耀就會迎來他的經濟「大考」,留給新加坡的時間不多了。

為了補償新加坡的撤軍損失,英國政府打算撥給新加坡政府5000萬英鎊援助資金。

可是僅僅一筆援助資金有什麼用呢?

回程的路上,李光耀專門去了一趟地中海小島馬爾他,考察英國撤軍帶來的損失。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蘇伊士運河關閉,英國人同樣援助了這裡。

可是李光耀發現,在馬爾他船塢里工作的工人們,失業了卻毫無危機意識,每天拿著裁員補償,在船塢里打球。

李光耀發誓,絕對不會讓新加坡人像許多落後國家一樣,養成依賴外來援助的習慣。因此他回到新加坡後,發表了一番嚴肅的講話:

「新加坡的一切都不是免費的,連用水也得付錢(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買水)……」「國際社會沒有責任為我們提供生計,我們不能夠靠討飯缽過活」。

趁著這個民眾充滿危機感的機會,李光耀領導修改了僱傭法令和勞資關係法令,大幅降低工會的權力,為資方這群「下金蛋的鵝」創造了良好的營業環境。

而新加坡的政府高官們也沒閒著,他們四處出擊,從歐美到日韓、甚至到非洲,招徠願意到新加坡投資的企業,來者不拒。這在當時反殖民、貿易保護情緒高漲的第三世界,稱得上一股「清流」。

為了讓所有落地新加坡的企業,感受到新加坡政府的熱情。財政部長吳慶瑞,經常為工廠主持奠基禮和開幕禮,這樣就可以使同一家工廠有兩次宣傳機會,連只招聘幾個人的樟腦丸工廠也不例外。

李光耀還聘請香港電影大亨邵氏公司的老闆邵仁枚,擔任新加坡旅遊促進局主席。邵仁枚讓人設計了著名的「魚尾獅」雕像,安置在新加坡河口,李光耀為它主持了開幕禮。

在新加坡官員和民眾的共同努力下,300多家企業入駐新加坡,1971年英國軍隊撤出時,所有被解僱的員工都找到新的工作崗位,新加坡安然度過了這次「大考」。

解決了燃眉之急,新加坡政府開始有選擇的吸引一些高投資、高技術的工業企業入駐。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期間,李光耀一邊要求民眾節省用電,一邊會見殼牌、BP等幾大石油巨頭的高管,並向他們明確保證,新加坡絕對不會像其他國家一樣,為了滿足本國能源需求、阻止煉油廠的出口。

李光耀拍著胸脯的保證,讓石油巨頭們動了心。最終大筆投資到來,新加坡成長為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

為了向電子產業巨頭們示好,新加坡政府有專員遊說、服務美國各大電子公司。

惠普創始人休利特來新加坡考察時,惠普辦公樓里的電路還沒裝好,電梯不能用。為了不讓休利特爬樓梯,新加坡政府自掏腰包,從鄰座接來了巨型電纜,讓電梯運作。

這件事情後來在美國電子行業口口相傳。德州儀器、通用電氣、國民半導體等巨頭們,紛紛來到新加坡,最終撐起了新加坡的實業。

新加坡獨立時,人均GDP僅為香港的四分之三。經過55年的奮鬥,今天新加坡的人均GDP上升整整100倍,反超香港20%。

第三世界的國家名單里,再也不見「新加坡」這三個字了。

數典忘祖的二毛子

1955年,在印尼的強烈要求下,新中國取消了沿襲自清朝的「雙重國籍」政策,向海外僑胞關閉了國門。

一時間,身居東南亞的華人們,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他們的子女們無法再就讀中國大陸的大學。

為了保住中華文化的「根」,陳嘉庚的族侄、新加坡橡膠富商陳六使首倡,籌辦一個華文大學——南洋大學

陳六使自己率先捐出了500萬,其旗下的福建商會,在新加坡這個巴掌大點的地方,又豪捐了500畝土地。

作為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會長,陳六使的提議,得到了整個南洋華人的熱烈反響。

一時間,不僅有馬來亞、新加坡、婆羅洲等地的華商慷慨解囊,連華人車夫、理髮師、甚至妓女,都把一天中所賺的錢全捐了出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南洋大學就籌集到了2000萬建校資金。

1956年3月,南洋大學建校成立,英國總督為南洋大學主持開幕禮。當天,觀禮車輛從新加坡市區一路排成長龍,綿延到了西北30公里外的裕廊校園。

然而,南洋大學自成立伊始,就被李光耀視為「眼中釘」。

早在律師時期,李光耀就體會過華校學生們的熱情。「他們富有朝氣、守紀律、具有獻身精神」,而受英文教育的學生則「一副冷漠、自私自利、缺乏自信的模樣」。

但問題在於,華校極易成為共產主義、種族主義的溫床,這是李光耀所痛恨的。其中,南洋大學毫無疑問是整個問題的核心。

因此,李光耀採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打壓南洋大學——公務員不招收南洋大學畢業生、不承認南洋大學學歷等等。「冷藏行動」中,南洋大學的創辦者陳六使也被抓了起來、驅逐出境。

新加坡獨立後,南洋大學、中華總商會要求,八成新加坡人所講的華語,應當作為官方語言。

但李光耀卻在電視機前毫不含糊地反擊華語的擁護者,英語是官方語言、馬來語是國語,華語只能被當做「第二外語」。

70年代,新加坡經濟對外開放、外資入駐,華語學生漸漸地跟不上跨國企業的用人需求。

李光耀此時更將南洋大學視為只會浪費人力資源、生產劣質畢業生的「落後工廠」,因此多次命令南洋大學改為英語教學。

南大的學生表示抗議,李光耀就把參與示威的非新加坡籍學生驅逐出境,斬斷南大的生源;華文大報《南洋商報》發文罵他是「數典忘祖的二毛子」,李光耀便把該報的總經理、總編輯、社論員通通抓起來。

在政治打壓與經濟逆流中,南洋大學最終走向衰亡。

1978年,南大被強行併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全部改為接受英語教育;1980年,最後一屆畢業生畢業。建校25年後,南大走進了歷史。

一年後,全英語教學的南洋理工學院(今南洋理工大學)在南大原址重建。為了徹底湮滅南大的痕跡,政府連南大校門都沒有留下。

後來,李光耀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後悔」,不是後悔關閉南洋大學,而是後悔關得太晚了,讓它苟延殘喘至70年代末。

然而,就當李光耀夙願達成,華語教育一蹶不振之時,歷史仿佛給他開了一個玩笑。

1978年,鄧小平來訪新加坡。鄧公推行「改革開放」的決心,震動了李光耀。

第二年,李光耀決定展開「推廣普通話」運動,號召民眾放棄老一輩的閩南語、粵語、客家話等南方方言,改學普通話。李光耀自己以身作則,讓子女接受華語教育,公開場合用普通話發言。

不過在新加坡,華語的政治地位已經淪為和泰米爾語一樣,復興談何容易。

經過一代人時間的洗禮,當今的新加坡年輕人,已經很少有人使用華語了。華語文化的蕭條,不禁令人扼腕嘆息。

1/2
下一頁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