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抗疫模式——中國和新加坡

2020年02月29日   •   1萬次閱讀

世界衛生組織(WHO)讚揚了兩個國家的抗疫成績——中國和新加坡。

中國模式

中國的抗疫模式就不多說了,大家有目共睹。 應該說,成績顯著,湖北以外一些省市已經連續多天新增確診病例為零,湖北除武漢外其他市縣也基本控制住了疫情,武漢的情況依然不好,但也過了高峰,因此得到了WHO的充分肯定。但是,我們付出的代價是沉重的,感染人數奔著十萬去,死亡人數兩千多,前期還有一些死亡和染病因為檢測手段或其他種種原因沒有計入,其中每一個都浸透了親友的血淚,而其他每一個國人也都在驚惶中度過了三十多天。

現在疫情高峰已過,但疫情防控依然不能鬆懈防控,同時又要平穩復工復產。此次受疫情影響的行業占GDP比重、消費零售額、人口占比分別高達74%、71%,無論是區域、行業還是人口,新冠肺炎疫情的輻射範圍都是非典期間的三倍甚至以上,而且非典時期並沒有停工,此次疫情即便扣除春節假期,企業也已經停工10天到30天不等。由於湖北目前依然封省、其他省市此前甚至至今也事實上半封城,復工復產困難重重。今天看到報道,深圳驕傲地宣布規模企業復工率達到92%,但這是規模企業,中小微企業呢,後者才是掙扎在破產倒閉邊緣的企業,後者的雇員往往也是收入相對不高的群體。而如果放眼全國,企業整體復工率只有1/3。復工需要多部門蓋章,對中小微企業而言難度更大。此外,復工不等於復產,由於原材料、零部件、員工、物流、交通的配套率問題,復工企業短期內也難以實現全產能復產。企業和企業雇員的損失是一方面,此前的疫情下的全球供應鏈風險一文曾寫道,更深刻的則是可能危及中國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香港的經濟同樣遭受重創,港府宣布每位18歲以上居民可以領取一萬港幣的補貼,希望以此補助並提振消費。

新加坡模式

反觀新加坡,因為早發現、早決斷、早公布兼且措施直擊防護要點,新加坡已經取得「佛系」抗疫的階段性成功。根據WHO 2月27日的數據,新加坡累計感染人數93人,新增兩例,治癒62例,無死亡病例,更重要的是,新加坡是在生產生活幾乎完全沒有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

新加坡是海外首個對新冠病毒做出應對措施的國家。早在2020年1月3日(聯想到華春瑩所說,中國1月3日開始向美國通報疫情),新加坡就已經開始採取防範措施,對來自武漢的遊客進行體溫檢測。1月23日,新加坡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1月27日,新加坡宣布實施強制休假計劃(Leave of Absence),要求僱主對從中國來的員工實施14天強制休假,由政府給予企業補貼。隨著境內確診人數上升,2月2日,新加坡開始禁止所有過去14天曾到訪中國大陸的旅客入境及過境,還暫停簽發工作許可給中國訪客,具有中國旅行史的新加坡居民及長期簽證持有者則被要求在抵達新加坡後進行為期14天的強制自我隔離,新加坡成為朝鮮和俄羅斯之後第三個對中國實行「封關」的國家。2月7日,在出現三起源頭不明的病毒病例後,新加坡又將疫情警報級別從第二級「黃色」上調至第三級「橙色」,代表「疫情嚴重且容易傳播,但在新加坡尚未廣泛傳播,目前得到控制」,允許政府採取隔離、體溫檢測、限制醫院訪客等「中等」社會干擾措施,此前2003年SARS疫情和2009年H1N1流感也曾升級到「橙色」級別。2月8日,新加坡暫緩大型活動。2月18日,實施居家隔離令(Stay-Home Notice),對於在新加坡工作或讀書的外國人,如果在過去14天內曾訪問中國大陸,強制在家隔離14天,違者將受到懲罰。隔離令實施中,多人因未能遵守強制休假令和居家隔離令被罰款,甚至被取消工作簽證。

教導民眾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敦促人民保持冷靜和警惕,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社會責任感。在咳嗽和噴嚏時掩住口鼻,經常洗手且手儘量不接觸眼鼻口處。如感覺身體不適,避免去人多處,並戴口罩去看醫生,同時闡明健康人不用戴口罩(將口罩留給最需要的人)。

對於病患追根溯源,詳細披露。新加坡政府官網每日更新疫情情況,除了數據和每一個新增案例詳情通報之外,還提供了每日案例和之前案例的傳播鏈條分析。對未知的恐懼甚於病毒。詳盡可靠的信息披露,不僅能緩解公眾緊張,也能降低疾病傳播機率。

醫療措施得當。新加坡在之前抗擊SARS和H1N1中積累了經驗,指定了大約800多家公眾健康預備診所,在疫情期間全部啟用,任何人有感冒類似症狀都可以前去就診。為了鼓勵病人及時就醫,政府給予補貼,去預備診所看病一次只需要10新幣,老年人和志願者只需要5新幣。總理李顯龍在視頻中表示不能容忍對醫護和病人的歧視,呼籲大家平等對待新冠感染病患,一個原因是對病人的歧視,會導致病人傾向於隱瞞而不是積極去醫院救治。在中國1月初公布病毒基因序列後,新加坡科技研究院就開始了緊張研發,到2月初已經首批生產了15000個試劑盒,保證了病例檢驗的需求,留用5000個的同時還捐贈武漢一萬個。

講明利害,分類處置。總理李顯龍在視頻中沉著地向民眾交代新加坡的防疫情況和可能面臨的風險,建議大型活動暫時取消,以免病毒擴散,但是並不會規定民眾一定要留在家中,還是可以照常生產生活,不要因恐慌大量囤積生活必需品。李顯龍希望大家用平常心對待,稱新冠肺炎死亡率與流感相當,如果把每一個疑似病例都送進醫院,醫院將會人滿為患,所以鼓勵輕微症狀的人看家庭醫生或者在家休息,而不是去醫院,將醫療資源留給最需要的人。

簡而言之,新加坡模式就是用一切可能方法,確保本地醫療資源平穩運行,同時依據循證醫學,按照最高證據等級的WHO推薦制定公共衛生方案,並與國民充分溝通確保執行。如是,不僅保護了民眾,也相當程度上護住了經濟。新加坡模式,對疫情新發國家,很有參考價值。

兩種模式,不同情形

不同於2003年SARS和2009年H1N1,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不高,特別是在醫療資源充裕和匱乏兩種情況下結果差異很大。在醫療資源充裕之時,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只比流感略高,全球死亡率大約徘徊在0.02%-0.05%之間,即便在中國境內,根據WHO對新冠疫情的觀察,WHO專家組給出的武漢以外地區的病死率也只是0.7%,武漢的病死率則在3%到4%之間,在集中爆發初期(1月22日-28日),大量人群湧入武漢各大醫療機構,而醫生們缺乏必要防護措施和設備,導致當地醫療系統幾近崩潰時,病死率能高達5.5%。對於新冠這種在不同條件下致死率有天壤之別的奇葩病毒,在制定公共衛生政策時,是可以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抗疫方案的

新加坡模式適用於病毒尚未廣泛傳播時,此時醫療資源足以處理新增病人的國家。中國模式適用於病毒已廣泛傳播的情況,由於武漢感染者眾以及由此帶來全國感染風險大,醫療資源已經極度承壓甚至面臨崩潰的國家和地區,中國的方案是正確的。由此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WHO總幹事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評價中國和新加坡在應對疫情方面都採取了正確的措施,WHO希望看到各國考慮周詳、以循證為基礎的公共衛生措施。

寫到這裡,不由得設想,如果,是說如果,武漢的疫情能早發現、早測序、早報告、早告知、早採取措施,中國是不是也就可以採取新加坡模式了,不會有那麼多的人受難呼號,不會有復工復產的步履蹣跚。每念及此,禁不住淚流滿面、悲從中來。擊鼓傳鍋,鼓聲落時,鍋在何處?國家需要查明和反思,給國人以交代,並吸取教訓,砥礪前行。

編輯:中慧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2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1萬次閱讀
年薪16萬新幣仍喊窮!新加坡中產哭訴:我們才是隱形貧困人口
2025年04月27日   •   10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2萬次閱讀
幫94年閨女在新加坡找對象?這屆網友的評論把我笑不活了
2025年04月26日   •   2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華僑銀行開戶最新超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2萬次閱讀
前晚!新加坡全島突然變成紅色!實拍上百張圖片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美國對東南亞四國加征高達3521%的「天價關稅」!背後隱藏的三重戰略意圖
2025年04月26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從今天起到5月3日,新加坡大選期間注意這些
2025年04月27日   •   1萬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063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8892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208次閱讀
提名站候選人致謝詞 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小插曲
2025年04月26日   •   7524次閱讀
新加坡商場突發玻璃墜落事故:6 人受傷,現場目擊者回憶 「可怕一刻」
2025年04月26日   •   6156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788次閱讀
超乾貨!幾歲可以單獨坐車?多大可以不用安全座椅?新加坡帶娃乘車全攻略
2025年04月27日   •   4617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