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生孩子 vs 中國生孩子,用實際案例告訴你到底有什麼樣的天差地別,內附外國人在新加坡待產詳細流程

2023年12月31日   •   5472次閱讀

最近小編讀到了中國榆林產婦因無法忍受劇痛跳樓的時間,雖然這個事件已經過去了好幾年,但是就算現在讀到依然也會感到痛心。「無痛分娩」這個概念,在中國從鮮為人知,到各界提倡,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

同樣是華人社會,無痛分娩在新加坡被推行的如何?在這裡借鑑了身邊的朋友,以及網絡上兩位媽媽分享的故事,給大家做一個對比。

No.01 中國媽媽的生產故事 =

01 第一天

我的病房裡共有5個產婦,兩個已生產,三個即將生產。房間裡常常充斥著哀嚎聲,但我沒想到,與我後來真正生的時候比,這根本是小兒科。

護士來查房時,聽到她們叫得太厲害,還會制止說,「叫什麼,哪有那麼痛,整個樓都聽到了。」在她們眼中,痛,是應該的。這些聲音聽著確實讓人很煩躁,我暗下決心,一定不要成為這樣的人。

02 第二天

我的陣痛開始了。最開始是偶爾痛一下,然後是隱隱作痛,還能忍,到後來,就是一個小時痛一次,只有側躺,才能稍微緩解一下。

到了晚上,疼得根本無法入睡。忍不了了,我也「哎呦」「哎呦」地呻吟。護士讓我在走廊里走一走,可以緩解一下,也有助於生產。我也拿些電影來看,分散注意力。

03 第三天

因為疼痛加劇,我只能去走路緩解,走個五六步,我都要停下來扶著牆忍一忍,深呼吸……30米的走廊,我走了10分鐘。最開始是10分鐘痛一次,後來就是5分鐘,然後就是2分鐘……

那天下午,我被檢查了三次宮口,可是一直不能進產房。我媽看到我這麼辛苦,含著眼淚跟我說,「早知道就直接剖腹產了,現在改變主意,你還要再遭一次罪。」我對她說,「沒關係,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我也可以。」

其實我並沒有那麼堅強,是因為我知道剖腹產也是很痛的。鄰床是位34歲剖腹產的東北姑娘,麻藥過後就痛得大喊大叫,特別是當醫生幫她壓出惡露時,叫聲簡直撕心裂肺。

此刻,陣痛已持續了30個小時,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

到了晚上7點,終於進了產房,護士給我手動破了羊水,我都沒太大感覺,因為痛得麻木了。如果說順產12級痛,那我當時可能10級吧。

小結一下:

在產房裡,我待了1個半小時;在醫院,生產前住了3天,陣痛+宮縮近36個小時……噩夢一般,簡直是我的人生最低谷!」

No.02 無痛分娩 推行艱難

人們以為母親偉大,偉大到不在乎生產時候的痛苦,偉大到應該包容孩子的一切,但其實母親也只是普通人,也會「記仇」,也無法接受生孩子時的痛徹心扉和沒有尊嚴。

生產的過程,確實會成為一些媽媽的慘痛回憶,以及嚇退很多想當媽媽的女性。而無痛分娩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上「無痛」,不用經受「宮縮」的折磨。這說明,痛,不是必須的,痛,是可以迴避的。這是是技術的進步,也是人類社會的發展的成果。

無痛分娩在歐美的普及率已高達90%,新加坡的孕婦也能自由選擇是否需要打無痛,而在中國,推行了14年後,普及率任不到10%,西北部地區才1%。為什麼這麼人性化的操作,在中國卻這麼難推行?

01 麻醉的人才短缺:

據中國某三甲醫院麻醉醫師說,「綜合性醫院麻醉科需要承擔各個科室的手術麻醉任務,很難分出人力到產房去做『看上去不那麼緊急』的分娩鎮痛工作,而產婦則需要麻醉師24小時全程監護。」

目前中國共有麻醉醫師7.6萬人,按每萬人需要2.5個麻醉醫生的國際標準,中國至少還應配備30萬人。(工人日報)

02 觀念陳舊:

從榆林產婦跳樓到雙胞胎母親一屍三命,可以看出很多中國人對於生產的觀念還停留在:「不就是生個孩子嘛,就你矯情」,「麻藥打多了,孩子要變傻的」,「生孩子就是要痛一痛的,俗話說肚皮不痛、孩子不親」

還有那些信奉「順產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特別是「婆婆」們,不要因為「固執」釀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不過這裡需要強調的是:無痛分娩也是順產!只是無痛!只要具備順產條件而且無麻醉禁忌,大多數產婦都可以無痛分娩。

03 缺乏專項收費:

客觀上,無痛分娩作為一項麻醉手術增加了醫院的醫療風險」,中國某省會城市醫院的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只做為麻藥收費,而不是無痛分娩項目專項收費。

早在 2004 年,《人民日報》就已經談論過無痛分娩推行難的問題,其中提到:需要醫院增加投入,降低了剖宮產率,減少了醫院收入。十幾年後,如果依舊用「不划算」來看待這項技術,真的是女性的悲哀。

除了這些客觀因素,無痛最受爭議的,是它可能延長第二產程(指從子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並且因為產婦下半身沒知覺了,在十指全開要生的時候,使不上力,需要一些產鉗來輔助,增大生育的風險。但總體來說,「無痛分娩」是相當安全可靠的助產鎮痛手段,也不會影響產後的母乳喂養。

No.03 新加坡媽媽的生產故事

聽完27歲生的中國媽媽的血淚史,新加坡媽媽生孩子的故事簡直是小菜一碟。她在新加坡竹腳婦幼醫院生產,當時是37歲高齡產婦。

「我生孩子啊,沒什麼感覺啊,就像生了場感冒一樣,去了趟醫院,我女兒就來了。新加坡這邊很多產婦選擇無痛分娩,我當然也一樣啊。

我因為很怕痛,所以在快生孩子時看醫生,就問醫生為啥不安排我剖腹產。醫生說:你一切正常,為什麼要剖腹產?

我說:我是高齡產婦。

醫生不以為然,說:」新加坡三分之一產婦都是35歲以上。」

逃向剖腹產失敗,我戰戰兢兢地被推向自然生產的道路上。住進醫院,打了催產針待產。我逐步體驗了不同的止痛方法。

等待生產的過程中,我慢慢感覺到痛,我告訴護士。然後,越來越痛,護士開始給我吸笑氣。笑氣即是一氧化二氮。

加上吸氣面罩,馬上就不痛了。鬆開面罩,劇烈的痛感馬上襲來。我只好緊緊抓住面罩,好像是一根救命稻草。

慢慢地,發現就是死死抓住面罩吸一氧化二氮也沒有用了,新的疼痛一點一點地冒起,越來越強烈。我趕緊叫護士。護士和醫生們顯然對我的反應成竹在胸,他們熟練地準備,要給我打麻醉針。

真正的無痛分娩即是指硬膜外麻醉。麻醉針即是硬膜外麻醉的「引子」。打了麻醉針後,我側臥,麻酬師給在我後腰上操作,即所謂的硬膜外麻醉。打這個麻醉就像吊鹽水一般,可以隨時開關。

你現在讓我回憶生產的過程,我都不知道要說些啥,真的,看個電視的時間就很輕鬆的生完了。

我沒有怎麼痛過,仿佛都沒有當媽的儀式感。大家都說孩子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我沒有怎麼受難

被問及在新加坡無痛分娩花多少錢,這位新加坡媽媽也很糊塗地說,好像就是和順產差不多吧。

新加坡媽媽的經歷可見:在新加坡公立醫院裡也可以非常容易地選擇無痛分娩;價格也相當地能接受。

No.04 來新加坡生孩子的流程

任何想在新加坡生產的外籍女性,都必須有一個21歲以上的新加坡人/新加坡PR作為本地擔保人(需在辦理流程時出示新加坡身份證)。

本地擔保人需要替孕婦申請LTVP(長期居留准證),每次申請需30新幣手續費(不可退還!),一般在6周內可以得到回覆。在這6周中,ICA可能要求審查證件,或者要求面見。

申請網址為:https://eservices.ica.gov.sg/esvclandingpage/evp

申請獲批後,批准通知發布30天內,請支付:

· S$60 LTVP長期訪問准證

· S$30 多次往返簽證(如需要)

· S$40 延期費(如需要)

注意:如未及時繳納,申請將被撤回。

可在ICA官網查看In-Principle Approval (IPA) letter ,有效期為自簽發之日起兩個月。請按照IPA信中要求接受體檢、準備證件、繳納押金。

查看網址為:https://eservices.ica.gov.sg/evpaa/main.do

申請E-Appointment,(https://eservices.ica.gov.sg/ibook/index.do)預訂去ICA取卡的時間。

領取當天,申請人和擔保人都需要到ICA 4樓, 提供所有文件.

走完以上流程,拿到LTVP後,就可以在新加坡生寶寶啦!不過,和美國不同,即便是在新加坡出生,寶寶依舊是申請人的國籍哦!

孕婦自己需要準備的材料有:

1.護照照片頁

2.配偶護照照片頁

3.入境/登機(D/E)卡

4.結婚證

5.當地註冊醫生的一封信,說明預期分娩日期和妊娠是否有併發症。

6.申請人大使館或高級專員公署的一封信,說明新生兒將具有申請人的國籍,並向其簽發有效護照或旅行證件。

7.最近三個月內拍攝的護照大小(35mm x 45mm、彩色、無邊框、白底)的照片。

注意:所有文件都需出示原件及官方認可機構提供的英文翻譯件。

在新加坡,准媽媽可以自由的選擇無痛分娩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優勢,讓准媽媽們在新加坡生產:

首先,新加坡提供全面的產前護理服務,以確保孕婦在懷孕期間得到充分關注和專業照顧。這包括定期的產前檢查,孕期健康管理,以及專業的孕期營養指導。醫療機構注重提供個性化的產前護理,以滿足不同孕婦的特殊需求,確保母親和胎兒的健康。

其次,新加坡的醫療機構通常擁有國際化的產科團隊,這意味著他們能夠滿足來自不同國家的孕婦的文化和語言需求。這種多元化的團隊不僅能夠提供高水平的醫療護理,還能夠理解並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孕婦的特殊需求,為她們提供更為人性化的服務。

1/2
下一頁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72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