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安昨天(28日)依舊邀請范秀珍到他們家中享用團圓飯。(圖:受訪者提供)
擺在桌上熱騰騰的飯菜、迴蕩在屋檐下的歡聲笑語,農曆新年將至,熱熱鬧鬧地和家人一起吃頓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然而對70歲的獨居老人范秀珍來說,這曾是遙不可及的一幕。直到七年前,她受邀到慈濟志工鄭安妤的家,與他們一家五口共享團圓飯,讓她擁有了久違的溫暖。
范秀珍的丈夫早在1998年離世,夫妻倆沒有子女,兩個姐姐也因失智症無力相伴,就這樣她獨自度過了無數個日升日落。平日裡,她靠著電動輪椅出行,常去的地方也不過是住家附近的職總保健日間護理中心。
她因腿腳不好,也曾到位於紅山的佛教慈濟中醫義診中心接受針灸,機緣巧合下先後認識了慈濟志工葉瑞萍和鄭安妤,由此結下一段善緣。
和從前多數在家隨便烹煮,自己吃團圓飯相比,認識她們之後,范秀珍的農曆新年變得更為溫馨。
她說:「安妤每年的年三十晚都帶我去她家吃飯,因為我自己一個人。她們也帶我去牛車水或者別的地方走走,不然我都不可以自己出門嘛。」


鄭安妤會和葉瑞萍也同過去幾年一樣,趁著農曆新年前夕,在今天(28日)帶著范秀珍外出散心。(圖:受訪者提供)

2024年2月9日,慈濟志工葉瑞萍(後排)和范秀珍在牛車水一帶合影。(圖:受訪者提供)

2024年2月9日,慈濟志工鄭安妤(左)和葉瑞萍(後排)陪伴范秀珍帶牛車水一帶逛逛,感受新春氣氛。(圖:受訪者提供)

2024年2月9日這一天,慈濟志工鄭安妤(左)和葉瑞萍(中)陪伴范秀珍外出用餐。(圖:受訪者提供)

2023年農曆新年前,范秀珍在慈濟志工葉瑞萍和鄭安妤的陪伴下到牛車水逛逛。(圖:受訪者提供)

2022年1月31日,慈濟志工鄭安妤(左)和范秀珍(右)在農曆新年前夕,一同到慈濟志工葉瑞萍的住家。(圖:受訪者提供)
從孤單到團圓 多年送暖已成習慣
50歲的鄭安妤告訴記者,當初她了解到范秀珍的情況後,跟家人商量一番,決定邀請對方到他們家吃團圓飯,家人對此也非常支持。
她坦言,初次邀請范秀珍時,她難免會不好意思,也蠻羞澀的,但她嘗試說服她,就當是自己一家人吃飯就好。「(起初范秀珍)肯定是有點不自在,但是我的家人都很熱情的,都會跟她聊,他們就很快熟絡起來。」
自此,每年的農曆新年之前,范秀珍都會帶上年柑、年餅,跟著鄭安妤來到她家中,享用由她的家公、家婆用心準備的豐富佳肴。年復一年,她不再只是客人,也成了這個家的一部分。
鄭安妤說,自己堅持多年邀請范秀珍主要是希望能給她帶來快樂和希望。「給一個獨居老人一點歡喜,自己也很開心,(我)覺得真的是很有意義,讓我們有這個機會去付出,家人也有機會去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

2019年,范秀珍(右)再次受邀到鄭安妤家享用團圓飯。圖為鄭安妤的家婆與范秀珍合影。尊重受訪者家人隱私,其臉部做了特殊處理。(圖:受訪者提供)
飯桌外的陪伴 雙向的溫暖
每年農曆新年前夕,鄭安妤也會和葉瑞萍一起帶著范秀珍外出散心,其中牛車水是她們最常去的地方。
67歲的葉瑞萍回憶道:「有一年是白兔年,她(范秀珍)就很喜歡白兔造型(的燈飾),每一年牛車水那些生肖的(燈飾)造型都不一樣,她說想去看看,可以感受一下那邊的氣氛。」
這些年來,葉瑞萍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給范秀珍打電話關心她的近況,也會上門探訪,送去日用品和食品。她直言:「她就像我的大姐姐,我覺得到我這個年齡還可以走,還可以動,可以幫助到她,我也很開心。」
她提到,面對她們的關懷,范秀珍也以真誠回饋。她舉例時說,對方知道自己是廣東人,過年時喜歡吃一種名為「炸酥角」的小吃,這一兩年都會送她,還會包紅包給她的孫子。
葉瑞萍笑說:「我覺得她也是很有心,可能她的想法是在感恩我們啦,我們這麼多年陪伴她、關懷她。」
三人之間的羈絆早已超越了血緣的限制,她們在受訪時都不約而同地把對方形容為自己的「家人」。今年,她們仍然會在農曆新年前外出散心,也會在今天(28日)圍坐在飯桌前,共享一頓熱騰騰的團圓飯。

鄭安妤一家今年的團圓飯準備了各色菜肴。(圖: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