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新加坡明年的加薪展望居然在本區域敬陪末座!
根據美國專業服務機構怡安集團(Aon)最新發布的報告,新加坡2025年的漲薪幅度預計為4.4%,雖然比今年的4.2%稍高,但和其他東南亞市場相比,顯然相形失色。
來年「薪情」排行榜上,越南以6.7%的預估薪資增幅獨占鰲頭,印度尼西亞以6.3%居次,接下來是菲律賓5.8%、馬來西亞5%、泰國4.7%和新加坡4.4%。
相關調查於今年2024年7月至9月進行,共收集了本區域超過950家公司的數據。
(資料來源:怡安集團,製圖:李國豪)
看到這裡,打工族想必萬般滋味在心頭,
還敢說新加坡是發達經濟體,為什麼我們的加薪幅度輸給別人咧?
但恰恰因為新加坡是發達經濟體,所以加薪才比不過他人啊!
怡安集團合伙人兼東南亞人才解決方案主管拉胡·查拉(Rahul Chawla)向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解釋,新加坡的薪資增長通常落後於東南亞其他市場。
「因為新加坡是發達市場,和其他薪資增長速度更快的國家相比,通貨膨脹率也較低。」
此外,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也較區域其他國家來得低,這也造成本地漲薪幅度較低。
箇中原因,皆因新加坡已是發達市場,在基數較高的情況下,向上空間相對有限。
因此,要看加薪行情好不好,和自己比,應該會是比較貼切的做法。
要怪只能怪你太發達?(聯合早報)
金管局看好明年加薪行情
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10月28日發布的文告,政府估計:
新加坡打工族的實際薪金在2025年的增長幅度將優於2024年。
金管局並未明確點出明年的實際薪金究竟會增長多少個百分點,但我們能參考今年的實際薪金增長,看看明年「優於」今年的增長幅度至少會是多少:
初步估計,2024年上半年,本地的平均實際薪金比去年同期增長4%。
必須注意的是,實際薪金(Real wage)考慮了通脹因素,更能反映人們的實際收入是否增加,以及購買力究竟是變強或變弱。
對應的名義薪金(Nominal wage)則是指以貨幣量衡量的薪水,不考慮通脹因素。
舉個例子,假設今年的名義薪金增長幅度為5%,但通脹率卻高達6%,這意味著薪資增長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因此,一名去年月薪3000新元的本地員工,即使今年薪水漲了5%,達到3150新元,但在高通脹衝擊下,他的荷包實際上變得更單薄,購買力更弱。
反之,將通脹因素納入考量的實際薪金增長幅度就是實打實的加薪,人們口袋變更深,消費能力更強。
和怡安集團的說法雷同,金管局也指出,隨著通脹情況減緩,新加坡明年的實際薪金增長有望比今年更進一步。
當局預估,明年的核心通脹率及整體通脹率都將維持在1.5%至2.5%之間。
打工族的痛:薪水會不會漲,漲多少都還不確定,但車資接下來肯定是要漲的。(海峽時報)
新加坡經濟難再井噴式飛速增長
新加坡的兩位前後任總理都曾針對經濟成長這一課題,呼籲新加坡調整心態,接受我國已是已開發國家,無法再像過去那樣享受井噴式的經濟增長。
國務資政李顯龍早在2011年便說過,新加坡必須開始習慣經濟成長趨緩,並適度調整期待。
「新加坡的成長很可能放緩。我們的經濟更發達了,因此無法再像過去一樣,年復一年毫不費力地增長6、7%。」
無獨有偶,現任總理黃循財也多次談到這點。
今年8月,他在上任後的首個國慶獻詞也提到,新加坡作為發達經濟體,「我們無法再期望能像過去般飛速發展。」
但這並不意味著新加坡就該抱著發達經濟體的金字招牌作繭自縛。
黃循財幾次提到「新加坡無法再像過去般飛速發展」的談話中,其實皆有後話。
他強調,儘管新加坡經濟的成長節奏將放緩,但仍應繼續追求經濟成長,透過創新研發和推高生產力進行升級,包括在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等領域投入資源。
在本地談加薪行情,接下來恐怕還會有很長時間要一直看到「技能提升」。
但這確實是新加坡打工族能否繼續破繭而出的關鍵。
一般預料,在一些需要更高深及更專業技能的行業,包括資訊通信、醫療、社會服務和財富管理等,實際薪金的上漲將持續展現不小的潛力。
反之,一些普通技能工作,則因更容易被鄰近國家較低的人力成本和人工智慧取代,薪金上漲空間將較為有限。
新加坡的加薪行情比不上東南亞同儕,本地打工族不必妄自菲薄,但也萬萬不可故步自封,否則難保荷包不會一年比一年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