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民眾可通過心益餐(Belanja A Meal)計劃捐款,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免費餐點。(新明日報)
作者 侯佩瑜
英國慈善救助基金會(Charities Aid Foundation)(8月22日)公布2024年世界捐助指數(World Giving Index)報告,詳述2023年的調查結果。
共有142個國家和地區的14萬5000多人參與去年的調查。
換算一下,每個國家或地區有約1000人參加民調。
受訪者須回答三道題,每個地區的捐助指數,由以下三方面的分數綜合計算得出:
過去一個月是否幫助過陌生人?
過去一個月是否捐過錢?
過去一個月是否抽出時間當義工?
新加坡在這個榜上,排在全球第3名,得分為61分。

(英國慈善救助基金會報告截圖)
該報告寫道,去年有75%的新加坡受訪者指出,自己曾在過去一個月內幫助過陌生人、68%捐過錢、40%撥出時間當義工。
不過,紅螞蟻在螞蟻窩抽樣做了民調得出的結果,卻跟世界捐助指數報告有些出入,僅有29%在過去一個月行善。
紅螞蟻的小夥伴們認為,花兩元向不便者買紙巾、在公共運輸工具上讓位、或者為問路者指引都算是日行一善。也有小夥伴說,為孩子報讀小一而做義工,也應該算在裡頭。
好,將焦點拉回原來的報告。 儘管受訪的新加坡人在幫助陌生人(75%)方面表現最突出,但比起肯亞(82%)、孟加拉(81%)、奈及利亞(81%)和賴比瑞亞(80%)等國家都來得遜色,並未進入前10。
同樣的,撥出時間當義工(40%)也擠不進前十。比起菲律賓(48%)、幾內亞(43%)、斯里蘭卡(42%)以及印度(41%)都略顯遜色。
相比之下,新加坡人在捐款方面的排名是全球第五。
換句話說,新加坡之所以能獲得「善心之都」全球第三的美譽,全靠樂捐。

三項指標,排在前10名和後10名的國家與地區。新加坡只在「樂捐」指標擠入前10。(英國慈善救助基金會)
由全國志願服務與慈善中心管理的眾籌平台Giving.sg,讓新加坡民眾可以通過該平台向約600個非營利組織捐款,也允許自願發起的籌資活動。
2023年,Giving.sg籌得的款項達9460萬新元,捐贈者人數為11萬4000人。不過,去年的捐款其實是過去四年的新低。
新加坡食物銀行提供的數據也顯示,2023年的食現金和補助金捐款為229萬新元,弔詭的是,這個數據也呈下滑趨勢。
新加坡榮獲「飛躍進步獎」

(英國慈善救助基金會報告截圖)
新加坡人捐助行善得以在全球排名第三,來之不易。
該基金會在2010年公布的捐助指數顯示,當年新加坡排名在第91位,樂捐的人只有35%,在9個東南亞國家當中排名倒數第三。那年,寮國是東南亞國家當中最慷慨的。
新加坡的捐助指數排名在2012年進一步掉至第114位,遠遠落後排在前20名的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如印度尼西亞、斯里蘭卡、菲律賓和香港。
到了2013年,排名有起色,上升至第64位,2016年再升至第30位,2017年更是躍升至第七位,首次躋身全球10大善心之都。
豈料,2018年名次又再次下降到46位,2021年排名第31,2022年排名第22名。
到了2023年,新加坡終於晉升19個名次,在全球排第三。這也是新加坡第二次躋身全球10大善心之都,希望這真實反映了新加坡人越來越樂善好施的個性。
該報告認為,新加坡取得的良好成績得益於政府近期採取的多項措施,以推動慈善事業發展,包括企業志願服務計劃,通過為員工志願服務時間提供稅收減免,鼓勵慈善機構和企業之間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夥伴關係。

由新加坡南洋客屬總會和新加坡同濟醫院,以及客總26家屬團聯辦的「客家文化美食節」於2024年4月28日舉行,公眾當時可以在攤位的捐款箱樂捐。(聯合早報)
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表現 一起來看看排名前10的善心之都有哪些,它們又得分多少?
印度尼西亞尼(74)
肯亞(63)
新加坡(61)
甘比亞(Gambia,61)
奈及利亞(60)
美國(59)
烏克蘭(57)
澳大利亞(54)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54)
馬爾他(Malta,54)
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富裕程度與捐助、善心和慷慨並沒有直接聯繫。
例如,排名第4的甘比亞是位於西非的國家,它是世界上最不已開發國家之一。
該基金會在2010年公布的捐助指數顯示,冠病疫情前(2019年)上榜前10的主要都是歐洲國家。
不過,該報告並沒有解釋為何歐洲國家如今都被擠出榜外。
其他值得注意的國家和地區包括:

(紅螞蟻製圖)
當義工需要投入時間或精力,因此各區人民和新加坡人一樣都更傾向於捐錢行善,只有日本出外。在日本,撥出時間當義工的人(19%)略多於捐錢的人(17%)。
最令紅螞蟻驚訝的是,一般公認為「善良」的日本人,竟然排在142個國家或地區的倒數第二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