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家辦公示意圖。(海峽時報)
作者 宣萱
為了回應政府放寬防疫措施,呼籲大家儘快返回公司上班,公司人事部這周發了一份電郵要了解我們的想法。
說真的,我已經整整兩年都沒回公司上班,加上工作性質並沒有特別需要我與國內同事合作,一般都與外國客戶接洽和開會。更何況同事們大多也在國外: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為主,因此嚴格來說,並沒有必要回公司上班。

新加坡中央商業區(CBD)辦公人群。(海峽時報)
家中最小的孩子都已經20歲了,沒有所謂的孩童,所以平日在家上班並不怕吵鬧,只怕網絡不給力,或者遇到兒子在刷劇而我正在線上開會,干擾了我的連結。
當然,還有偶爾會遇到鄰居屋子裝修,或者空軍飛行演習低飛划過空中,發出巨大的引擎聲響。除此以外,就沒有什麼其他干擾。
說實在的,我還真喜歡,也習慣了居家辦公。
當然,在家辦公的利弊,見仁見智。 有些人一看到床就會忍不住賴在上面。雖然我的床與書桌是在同一個房間裡,兩者的距離少過30公分,但是床的存在並沒有影響我或誘惑我,自我克制能力還算不錯。
少了與同事們的閒聊,居家辦公更能集中精力、效率高。
天天省下兩小時的通勤時間,還不用與他人擠地鐵、戴口罩,多麼好、多麼方便!

回公司上班的一個苦惱就是,午餐時間必須與大夥兒人擠人外出用餐。(海峽時報)
在家辦公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有空調冷氣。雖然家裡也可以開空調但是最近的電費價格起得有點多,所以唯有等在實在熱得不行,才會開空調。
不可否認的,自從在家辦公後,人際關係好像真的差了許多,人與人之間有了一定的距離與隔閡。
以前天天在公司里和同事一起開會、一起吃飯、放工聚會,感情十分深厚,在一起的時間比家人還多。
如今在線開會,有了一定的距離感。加上有些同事或客戶選擇不開啟視頻,我們沒法看到對方的表情來判斷對方是否贊同,或是存有一些不開心情緒或其他顧慮。
在接下來的日子,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對居家辦公又愛又恨,難以取捨,可能需要經歷一段磨合期才能真的回得去。
但我相信很多人會選擇混合(hybrid)模式,一星期回公司上班幾天,其餘時間則居家辦公,魚與熊掌兼得。畢竟嘗過了居家辦公的甜頭後,我們都回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