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獅城國大生物醫學工程系兼醫療健康創新與科技研究院院長林水德教授 (左)以及國大醫療健康創新與科技研究院研究員高毓璣博士是研發VeCare智能創口貼團隊的主要研究人員。(新加坡國立大學提供)
新加坡國大研發一款智能創口貼,利用智能傳感器,通過應用程式對慢性傷口進行實時評估。即使患者足不出戶,醫生也能遠程監測慢性傷口的各項指標。
《聯合早報》報道,這種名為VeCare的智能創口貼不僅能減少患者前往診所看診的次數,還能讓醫生及時了解病人傷口的狀況。
目前針對慢性傷口的臨床評估大約耗時一到兩天,過程中須採集傷口滲出的液體,並送到實驗室檢測和分析特定的生物標誌物(biomarkers),或者通過檢查外觀來鑑定傷口癒合的情況,但通過肉眼無法觀測傷口中是否存在細菌,所以往往有失準確。
而這款智能創口貼只需貼在傷口上,就可通過電化系統從傷口滲出的液體中檢測多種生物標誌物、溫度、pH值,並快速評估傷口和受感染情況。它也是全球首個能在15分鐘內檢測多項指標的醫療用具。
VeCare創口貼由傳感器,微流體收集器、透氣外層以及與傷口接觸的內層組合而成。患者和醫生只須下載VeCare應用程式,即可查閱收集到的信息,醫生也能遠程監測傷口的情況。
現處於臨床測試階段
新加坡中央醫院正與VeCare合作,對患有慢性下肢靜脈潰瘍的患者進行小型臨床測試。通過測試得到的結果也證實了VeCare系統能夠讓醫生監測傷口的情況,並且及時進行醫療干預。
國大醫療健康創新與科技研究院院長兼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林水德說:「目前我們正在臨床試驗階段,預計需要一至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臨床試驗,因為每個病人傷口恢復的速度不同,有些病人的傷口需要幾個星期恢復,但有些需要一年甚至更久。」
林教授也提到,VeCare可依據患者傷口的類別,調整智能創口貼中所使用的生物標誌物,從而達到遠程監測各項傷口指標的效果。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確保V eCare能滿足安全、監管和批量生產的考量,並針對不同類型的慢性傷口,如糖尿病足和壓瘡等,進行臨床試驗,更好地輔助醫療診斷以及治療的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