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網友「Begonia」分享了自己要修理電腦而不得不在疫情時期前去烏節路的經歷。在剛下過下雨的路上,他看到了沒有往日繁華的烏節路,有人在路邊帶著口罩唱歌,新加坡特色的冰淇凌車還照常出現。人們在擔心疫情而把自己關在家裡的時候,這個世界還在繼續向前。以下為網友全文:
自從新冠疫情開始以後,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不曾去過人多的地方,這是由於潛意識裡對這些地方抗拒。
疫情下的生活總是那麼無聊:日復一日的網課,一日三餐的食堂;整日悶在宿舍拒絕外出,所有的運動都拘束在宿舍周圍確保安全的地方。
曾經覺得多彩紛繁、美不勝收的網際網路也日漸乾涸,變得乏陳可新。偶爾地出門也是多加小心,口罩、消毒液一應俱全。我的同學甚至整日籌劃如何多打幾針疫苗。
直到有天我的個人電腦出了故障,不得不前往烏節路修理,我才發覺我已經有這麼長的時間沒有面對城市的繁華了。

那天下了雨,到烏節路的時候雨停了,空氣里氤氳著潮濕的水汽和綠意盎然的草木香。讓我因為電腦故障而不得不接觸人群的抗拒心和煩躁舒緩了許多。
在義安城後下了車,沿著道路走向烏節路的主幹道,沿途打量著疫情下的新加坡最繁華的街道。不知道是因為疫情還是工作日的緣故,車流量少了些許,在我記憶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車水馬龍此刻雖然不至於稀疏,但總多了幾分清冷。我才恍然發覺原來烏節路是這麼的空曠,道路是那麼的寬敞。
時值傍晚,天邊的晚霞斜斜地打在道旁的建築上,深棕色的義安城在日光下好像閃著光芒。我看到道路一旁有人在歌唱,旁邊他的夥伴低頭彈著吉他,戴著口罩。他們唱著《In The End》,歌里流淌的是對現在生活悲慘境遇的嘆息和埋藏在灰燼下重燃的希望。
扭頭環顧四周,來來往往的人流也都帶著口罩,只能依稀從他們的眉眼中讀出他們的喜不勝收或焦急匆忙。在疫情走勢不見天日的當今,人們隔著口罩往來,帶著口罩相愛,用對於生活僅存的希冀和對更遠未來的嚮往來對抗疫情生活下的虛無和乾癟。
那個時刻我才發覺,整個世界都已經向前不斷走著,道旁開始有人歌唱,倒閉的小店重新營業,上班族繼續日復一日,停工的工地工廠也哐哐噹噹發出聲響。
看到道旁一輛售貨車,熟悉又陌生,是新加坡傳統的冰淇淋車,有榴槤口味,可以夾威化餅或者吐司麵包。車旁的老爺爺戴著口罩翻看著手中的報。一陣風從樹梢吹起,卷不起被雨水打濕的樹葉,只是帶起些許的水汽吹向道路盡頭的方向。
新冠疫情來勢洶洶,荼毒世間,最後留給人們的好像也只是這口罩一張。好像這個世界只是在疫情前面稍作停頓,便無休止地繼續向前。
而在世界的別的地方,阿拉斯加的企鵝跳上冰面,太平洋里的藍鯨躍出水面,廟宇里的僧侶頌著經文,香火繚繞又燃燒了幾個春秋。這些世界上的美好沒有因為疫情而消弭,他們依然發生在世界的各處。哪怕疫情來勢洶洶張牙舞爪,人們仍然或喜或悲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前幾天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段2021年度事件的剪輯,隨手翻看評論的時候回想起兩年前看2019的剪輯時的評論。僅僅時隔兩年,網民的態度和討論的氛圍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9年疫情尚未開始,全球經濟勢態良好,人們對於來年充滿了展望和紛繁複雜的期待;而當一場大疫過後當人們引以為傲的現代生活遭受重創,人們開始抱怨,開始迫切地期盼疫情快點消失,甚至開始牢騷,對著身邊的一切發泄著不滿。
然而世界終究是唯物的,牢騷千句不如夯土一方,在疫情當下勉力維繫著人們現代化生活的樞紐。儘管在後現代化的魔術下被解構得搖搖欲墜,卻依舊堅挺無比。
正如同電影《太陽照常升起》中的那句:「阿廖沙,別害怕,火車在上面停下來了,他一笑天就亮了。」

(圖文來自新加坡眼APP網友Begon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