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了!中了!
真的中了!
不好意思😅
中的不是彩票
而是——新冠

為啥這麼激動呢?
因為原本我以為
哪怕全新加坡每人都要感染一次
那我家一定也是最後中的那批
畢竟說起防新冠
我們屬於無敵硬核一類
但沒想到
新冠病毒光臨得這樣突然
就好比你開著坦克
吃著火鍋唱著歌
突然在路上被小鳥啄爆炸了

01 如今回憶起來,我仍然不明白自己到底是在哪裡感染的新冠。
上面這句話過去兩年有不少人說過,但新聞後續不是出去吃了飯就是在外遊了泳,總之還是有比較可能的感染渠道。
但我一不在外面吃飯,二不在外面摘口罩,防護措施也非常到位。所以朋友聽說我被感染後的反應是:啊?是不是口罩對病毒不管用了啊?
我是怎樣防疫的?
硬核防疫一:雙重口罩+面罩
我家日常出門的口罩裝備,是雙重口罩+面罩。 先給大家看看我的口罩們吧。

大人使用的口罩
我家常用的口罩共有7種,其中穩健占多數。 穩健醫療是當初中國國內新冠比較嚴峻時醫護人員常用的品牌,我想著跟著他們用准沒錯,畢竟醫生接觸到的風險最大。
一次性口罩都選擇醫用外科而不是醫用防護,醫用YY級別,0469-2011買得最多。防疫這兩年,各類口罩的功能和作用我已經如數家珍,有時候朋友買口罩也會問我這款那款ok不ok。

之前新加坡疫情爆髮式增長一天上萬病例時我還囤了一箱9132,想著如果必須要去醫院或人多的地方時可以用。
孩子的口罩我前後買了4種,都是獨立包裝。
雖然孩子沒有官方醫用N95,我還是找到了一家據說是N95級別的兒童口罩(下圖右上角),這樣孩子做兒保時可以用。

孩子使用的口罩 平日裡出門,家人和我都是裡面一個KN95口罩,外面一個一次性外科口罩,倆口罩重著戴。需要去巴剎、商場等人多的地方時,還要再加上一個面罩。

如果你在新加坡街頭看到上圖醬嬸兒的人,面罩下還戴著兩層口罩,那可能就是我本人了。
孩子除了戴口罩,也會戴上一個兒童面罩,類似下圖那樣。

這樣的防護甚至被兒保醫生數落,讓我們別給一歲前的孩子戴口罩比較好。但一想著不戴可能會造成的感染風險,還是默默給孩子戴上了。
硬核防疫二:洗護套裝
只戴口罩面罩,當然是稱不上硬核防疫的。 我還囤了一堆酒精、PVC手套、洗手液、酒精棉片,甚至腳套(小時候穿著進微機房藍色一次性那種)。

一堆防疫囤貨 非必要不出門。普通出門戴KN95+一次性外科口罩,去人多的地方再加面罩,去診所、醫院等地方戴N95或9132口罩。
如果需要摸很多戶外的東西,戴PVC手套,穿腳套。但無論用不用PVC,在按完電梯、拉完扶手等地方,都會立刻摸出滴露的便攜洗手液洗手,有時候遇到面積大的地方,還會直接掏出便攜酒精噴瓶。
洗手洗太勤,一瓶50ml的洗手液很快就會用完。

在我們家門口掛著一個酒精噴瓶,無論人進門還是拿東西,都噴一遍。
外出回家,會先在門外把雙手、頭髮、手機、手錶、衣褲、鞋等用酒精噴一遍。如果買了東西回家,所有裝東西的袋子也會噴一遍。
根據噴灑的面積和噴水量,我還買了不同的噴壺。

噴完一遍後進入家門,墨鏡眼鏡也會摘下來再噴一次。在外坐過的話,臀部衣物的部分會著重再噴噴酒精,接著立刻20秒洗手。
買回來的每一樣東西也會用酒精單獨消毒包裝,若是菜和水果,噴過後還會用蔬果清洗液泡個20多分鐘再晾乾放進冰箱。

酒精囤貨
買回來的東西都酒精噴過收拾好後,才會摘下口罩,然後換掉所有出門過的衣物扔洗衣機。
聽起來實在很誇張繁瑣甚至神經兮兮。
但家有還沒打新冠疫苗的小朋友,我們為了不被感染,可謂做到自己能做的防護極限。
哪怕出門穿得像奇裝異服被人側目,哪怕N月一次和朋友聚會,還要厚臉皮讓朋友做核酸再見面,哪怕防護費時間費金錢費精力。
為了把感染風險降到最低,兩年來我們都堅持這樣做了。

家裡還剩上千口罩囤貨 11種口罩裝了幾大收納盒 防護到位這句話,我可以很自信地說出。
兩年下來,臉上有被口罩捂的閉口,手被酒精常噴拔干,買各種防護用品花了上萬,內心也始終承受著感染風險的壓力。
千防萬防、日防夜防,最終還是很sad,我們家「全軍覆沒」。

老實說,在確診感染的前兩天我都很想不通!一直很糾結為啥自己防護成這樣還會中新冠,有的人就戴一層口罩天天出去吃飯也沒中過。但這種情緒過後,我心裡竟有一絲放鬆下來的情緒。
反正中了中了,再多想別的也沒有意義。
02 在中新冠前,我以為現在的新加坡已經是自己管自己的狀態,畢竟病例實在太多政府要管也管不過來。大部分人的症狀也比較輕微,很多人還沒來得及上報就康復了。
不過當時我不相信自己真的中了,自測之後又去了診所,得到醫生的確診通知後才接受了事實……

我的症狀介於輕微和明顯之間。
前兩天發燒、渾身疼,第三天開始流鼻涕和微微咳嗽,依然不太有精神。嗓子基本不疼,全程也沒有失去味覺和嗅覺。
但相比朋友們兩三天就恢復活力,精神也一直較好的狀態,我家的恢復期總體就更長得多。這大概是因為我們同一時間感染新冠,雖然從小朋友到老人都精神不好身體難受,可大人就算自己燒到38度6也要哄哭鬧的孩子,沒法得到充分休息。
差不多過了一周左右,我們能感到身體狀態差不多恢復了。
03 值得欣慰的是,雖然醫生對感染新冠的成年人處於「放養」狀態,但對孩子要謹慎得多。
吸取了朋友的經驗,我們發現孩子陽性後沒有第一時間帶去KK急診(據說等待時間至少3小時以上)。當時孩子38.5度左右,不太有精神有點嗜睡,於是我們去了離家很近的診所,等待20分鐘左右看到了醫生,然後做了檢查拿了布洛芬(兒童版退燒藥)。

回家後,我們在孩子的額頭、後頸都貼上退燒貼,定時喂退燒藥。
本以為和大人一樣,孩子在體溫不高的情況下也是在家自愈無人問津,但從診所回家後沒多久就有醫生的電話打來。醫生說因為我們沒有去KK,所以會安排一次線上看診,讓醫生再次看看孩子的情況。
接到電話後一小時內,我們收到了whatsapp信息,醫生與我們約定了時間進行視頻看診,視頻大概10分鐘左右,比較詳細地問了孩子發燒的時間、溫度,以及飲食作息和精神狀態等,然後再次開了藥(似乎是止咳和止鼻涕,沒用上就沒細看)。

示意圖
藥品是免費的,視頻看診當天下午送貨上門,距離看診後2-3小時。
孩子發燒2天後溫度退下來,不過還有些許拉肚子,但精神很快就恢復了,能吃能喝能睡能玩,不用再花大力氣換著人哄。隨著孩子的康復,大人的恢復速度也加快了,一周後已經忍不住吃起了麻辣燙和炸雞
04 親身經歷過感染新冠,我認為比起身體的康復,保持健康積極的心態反而更重要。新冠病毒不會突然消失,雖說不感染更好,但感染也不是「世界末日」。
就我們家的情況來說,新冠比流感的症狀要輕很多,咳嗽症狀因人而異,家裡也有成員頻繁咳嗽了好幾天;原本非常擔憂孩子,不過孩子比大人想像中要更堅強,新陳代謝也比大人預想快更多。
全員康復,可喜可賀。
也希望我的經歷可以讓大家對新冠少一點點恐懼,多一點點積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