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懂英語,新加坡會喪失文化認同感,在大千世界中迷失方向

2022年08月24日   •   1萬次閱讀

這幾天,由於新加坡電子版出生證上把華人方言籍貫信息省略,引起華社強烈反對。當局隨即改弦更張,恢復這個百年傳統,此事暫時平息。

很多朋友對此事不太了解,不就是省略了方言籍貫信息嗎?這事這麼嚴重嗎?為何會引起華社的強烈反對?當局的整改反應為何來得如此迅速?

除了在出生證上列明種族和方言籍貫,新加坡在身份證上也列明持有人的種族。在其他國家,這個並不常見。同樣是多元種族的馬來西亞,身份證上並不註明種族。

種族和方言籍貫為何如此重要?簡單說,從新加坡開埠至今,新加坡這個移民國家的前後兩百年,種族和方言籍貫始終牽涉到個人乃至社會的方方面面——語言、文化、認同、歸屬、信仰、教育、公益……甚至政治。

漢語方言在早年的新加坡社會有多重要呢?我舉個例子,1966年,新加坡獨立剛滿一年,李光耀在他的第一次國慶群眾大會作演講,除了馬來語、英語,就是用閩南語演講,而非普通話。

為何?因為當時閩南語是新加坡華人社會的主要用語,而不是華語/普通話。

半個世紀之後,在回憶1997年大選的選戰時,李光耀說:「引起選民最熱烈反應的一些演講仍是用閩南語發表的,對老一輩人來說,方言才是他們真正的母語」。

到了2011年總統選舉,候選人陳慶炎為了爭取華社支持,到各宗鄉會館「拜票」。

我們都知道,語言、文化、族群認同與歸屬、信仰等等……都是觸及人心最深層的,也是最為敏感的,因此,涉及這些方面的任何舉動,如果事先沒有溝通並取得共識,社會引發強烈之反應,完全在情理之中;應對這樣的反應,當局本次整改措施來得如此迅速,當然也不讓人感到意外。

(許振義《布衣南渡》,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第一章就談新加坡華人移民歷史與社會變遷)

什麼是「華社」? 為何政府重視華社?

前文提到,「出生證事件」引起華社的強烈反應。那麼,什麼是華社?為什麼華社強烈出現強烈反應,政府就需要即刻整改? 「華社」,顧名思義,就是華人社會。

那麼,什麼是華人社會?是不是幾個華人聚在一起,就是華人社會?

當然沒有這麼簡單。 所謂「華社」,主要是指社會上有組織、有影響力的華人團體,這些團體包括:

一、商會與行業協會,例如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新加坡中國商會、新加坡食品產商聯合會、新加坡瓊僑咖啡酒餐商公會等等。

二、地緣性社團,例如福建會館、廣東會館、潮州八邑會館、南洋客屬總會、海南會館、金門會館、福州會館、福清會館、江蘇會等等,還有一些是從地緣性社團擴大至無地緣屬性的,如新加坡天府會。另外還有一個「全包」的三江會館,會員基礎原本是浙江、江西和江蘇,到了1927年,凡長江、黃河、黑龍江三大流域諸省南來之同鄉,概屬三江,幾乎等於是最早的超越地緣性的「全中華同鄉會」了。

(新加坡天府會舉辦名家講壇,由楊建偉談新加坡的政治、經濟、歷史與社會。圖源:新加坡天府會)

三、血緣性社團:例如李氏總會、許氏總會、新加坡歐陽公會、林氏大宗祠九龍堂等等。 四、公益組織:例如善濟醫院、同濟醫院、中華醫院、惜緣獅子會等等。

五、信仰組織:例如天福宮、粵海清廟、韭菜芭城隍廟、四馬路觀音堂、佛教居士林、佛教總會、道教總會、各中元會等等。

六、學術與文化團體、媒體:例如作家協會、文藝協會、南洋學會、清史研究會、亞洲研究會、紅樓夢學會、各個華文報、各個華語電視與電台、各個華文自媒體、湘靈音樂社、戲曲學院、南華儒劇社、各歌台班子等等。

(南洋學會舉辦國際學術研討會。圖源:南洋學會)

七、俱樂部、書報社、體育、興趣組織:例如怡和軒、吾廬、同德書報社、精武體育會、廈門公會閩南語講演會、裕華華語講演會等。

八、校友會:例如各個華校校友會、大中華區各個高校在新加坡的校友會等等。

(怡和軒辦「新加坡淪陷八十周年紀念展」,策展人林少彬向來訪的馬來西亞新山福建會館代表團介紹新加坡華社助華抗日的歷史。圖源:怡和軒)

既廣且深的華社網絡和資源

為什麼政府重視華社?因為華社有影響力。這些團體一方面是獨立自主的社團,另一方面,它們相互聯繫和合作緊密,經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網絡鋪得非常廣。

不僅如此,這些社團的領導經常還在社會上的其他團體也扮演重要角色,可能在選區的公民諮詢委員會當領導,可能在養老院當籌款主席,也可能在學校當校董。因此,華社的網絡不但廣,而且深。

在新加坡的不同歷史時期,華社團體在新加坡各個方面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在殖民地時期,政府對教育、衛生、住房等領域照顧不足,華社施醫、興學、賑災、救難,怡和軒和中華總商會組織社會出錢出力支援中國抗日,福建會館捐地設立南洋大學,為本地人向殖民地政府爭取公民權等等,都是彪炳史冊的大手筆。

獨立之後,上述教育、衛生、住房等功能都由民選政府提供,華社在這方面的傳統任務和角色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於是把精力轉向傳承祖籍中華文化,發揚本地華族文化,並繼續扶弱濟貧。

興化人不是「福建人」 潮州人不是「廣東人」

梅縣人、大埔人「獨立」為客家人

這是什麼操作?

講到新加坡華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在地緣性的會館和社團當中,福建、興化、廣府、潮州、客家、海南、三江等等是同列的。

在殖民地時期,中國東南沿海各地華人紛紛出洋謀生。當年只有老家方言和官話,但官話並不普及。各地出海的華人,到了南洋各埠之後,都是按自己老家的方言聚集而居,形成各方言幫。

為了行政方便,殖民地政府就按照方言來對各個華人社群進行分類,而不是按照中國的地方行政區劃。

因此,在新馬一帶的傳統語境之中,所謂「福建人」不包括興化人,不包括福州人、福清人,也不包括永定的客家人。「福建人」特指「閩南方言族群」;不用閩南方言的福建人,則另外歸納為福清人、興化人、福州人、客家人等等。

同理,所謂「廣府人」或「廣東人」特指「粵語方言族群」,因此不包括使用潮汕方言的人群,也不包括梅縣、大埔、豐順等地的客家方言族群,但包括使用粵語的廣西人、香港人;使用潮汕方言的則獨立分類為「潮州人」。在新加坡,所謂的「潮州人」比「廣府人」多。

更有趣的是,在福建的永定和廣東的梅縣、大埔、豐順等地的客家方言族群,在新馬一代,倒是歸屬於同個方言族群,稱為「客家人」。

這種按方言來劃分籍貫的做法,從殖民地時代一直延續至今。 當然,到了現在,福建會館裡也有永定人、興化人、福州人。這是後話。

講華語運動

筆者生於60年代末。到了70年代念小學時,漢語方言是社會上、家庭里的主要用語,甚至在學校,教師有時都用方言來輔助教學。

70年代末,李光耀認為漢語方言在社會和家庭的使用妨礙兒童學習雙語。他說:「很少兒童能夠有效地同時掌握兩種語文及一種方言。事實上,兩種語言都說得流利的人少之又少。多數的社會都是單語的,道理很簡單——大多數人生來只有應用一種語言的能力。如果我們要雙語教育成功,我們就必須使用華語代替方言成為母語」。

(「多講華語,減輕孩子的學習負擔」。圖源:網絡)

從1979年起,李光耀政府開展「講華語運動」,當時的口號為「多講華語,少說方言」,目標很明確:

一、在五年內使所有的新加坡年輕人、中小學生和大學生及剛離開學校的畢業生,都放棄方言,改講華語。

二、在十年內,使華語連同英語及馬來語,成為咖啡店、小販中心、商店、電影院等公共場合的通用語。

(1979年9月7日,李光耀給「全國推廣華語運動」開幕。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在李光耀強勢政府的作用下,講華語運動開展的第一個十年里,受到影響的範圍很廣,包括在學校、政府機構、服務業場所等都鼓勵使用華語,就算對方不會說,只要聽得懂,也要求自己主動講華語。

同時,政府也採取了一些強硬措施,包括禁止播放方言電視劇、廣告、電影和廣播。禁止方言影視播放的政策一直貫徹至今。

另一個硬措施則是普及漢語拼音,提倡用漢語拼音來拼寫人名、地名,例如李顯龍的孩子就取名Li Yipeng、Li Hongyi 等。但是,由於民間的強烈反彈,使用漢語拼音拼寫人名、地名的政策遭遇到了失敗。政府後來認識到,對新加坡人來說,人名和地名帶有濃厚的情感因素,也有植根宗族和歷史的意義,於是就沒繼續堅持人名、地名漢語拼音化的政策。

但是,在其他方面,如電視節目、電台節目等等,則堅持只用華語,不能用方言。儘管在講華語運動的各個時期,都有政治、學術、社會人士公開要求放寬對方言的限制,但一次次被政府拒絕。

在2000年的回憶錄里,李光耀寫道:「對許多新加坡華人來說,方言是真正的母語,華語只不過是次母語。不過,再過兩代人,華語就會成為新加坡華人的母語了。」

講華語運動對新加坡社會的影響十分巨大。同時,中國的改革開放也改變了新加坡華族對學習華語而非方言的態度。

1/2
下一頁

555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6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9918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576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721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4959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新加坡保險:住院/重疾/指數壽險如何守護你的未來
2025年04月29日   •   3078次閱讀
24萬富豪集體湧入新加坡!他們為何對獅城情有獨鍾?
2025年04月30日   •   3078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