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月入低於2000元,部分大學生未充分就業情況嚴重

2018年05月06日   •   7011次閱讀

新加坡一項調查顯示,在1600多名大學畢業的新加坡籍員工中,約70人面對「未充分就業」的問題,他們雖有全職工作,但月入卻不到2000元。

再納昨天在一篇題為《貧困大學畢業生》的博文中,闡述了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和王鼎昌工運領袖學院去年聯合發表的調查報告結果。

這項針對1626名本地大學畢業生的調查發現,當中約70人面對嚴重的「未充分就業」(underemployment)問題,月收入低於2000元。

他們以女性居多(63%),中位數年齡為35歲,平均有10至15年的工作經驗,大多來自醫療保健及社區服務領域,其次則來自金融服務、交通及教育行業。

調查發現,與一般員工相比,有更多未充分就業者面對健康問題,這可能影響他們的工作能力。

再納也是白沙—榜鵝集選區議員,他指出,調查中的未充分就業者雖有工作經驗,卻意外地只有約一半(54%)認為他們的技能在工作上受肯定,而雖有75%認為僱主認同他們的學歷,但他們的薪水卻非常低。

「長期處於未充分就業狀態可導致惡性循環……時間久了,他們可能會覺得困於現有的工作,而對找到更好工作的前景感到越來越悲觀。除非通過再培訓或技能提升,否則他們將很難擺脫這樣的困境。」

政府雖已推出多個協助職場人士學習新技能以繼續受僱的計劃,但關鍵在於讓未充分就業者認識這些計劃。「我們必須先發現他們,再提供職業輔導以鼓勵他們找尋更適合他們技能與學歷的工作。」

再納:有必要消除對未充分就業者誤解

再納也強調,有必要消除一般人對未充分就業者的誤解,即認為他們陷入困境是因工作態度差,所以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

他引述調查的結果說,未充分就業者在學習與提升技能方面所表達的意願與一般工作人士相等,而他們的心態也更開放,更願意嘗試新體驗,在工作上也更認真且勤奮。

「對僱主而言,這項調查指向更有必要對員工的技能給予肯定,也必須加強提升技能的意識……如果員工是因健康狀況而無法勝任某些職務,僱主應重新設計這些職務,這是幫助未充分就業者的其中一個方法。」

再納也呼籲國人要多注意就業市場上的快速變化,把握提升技能的機會,以避免面對未充分就業的問題。

「我希望這項調查能提醒大家,若過於安於個人現有的技能,那可能是在『削弱』自己的能力,或會面對被未來市場淘汰的命運。」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