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其他國家的祝賀評論也攻占了新加坡的朋友圈,整整193條評論,隊形也出奇地一致:

這193個評論來自新加坡的所有微信好友。
截至2018年9月,新加坡已與193個國家/地區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聯合國成員國中,只有三個非洲國家:中非共和國、南蘇丹和蒲隆地未同新加坡建交。
因為交友非常廣泛,且自身也是一個外向型的國家,新加坡熱衷於和各個國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所以難免在一些時候被刷屏。

9月中旬,由於印度疫情新增確診病例數持續走高,且新加坡的很多輸入型病例都來自印度。
新加坡出台政策:於9月17日起,從印度抵境的外籍旅客必須在出發前72小時內接受冠病測試,並在抵境時呈上陰性測試結果。

而由於新加坡自身疫情控制得當,近期單日新增確診數始終處於兩位數,且社區病例明顯減少。
英國宣布於9月19日宣布從新加坡入境不需要隔離14天:

一面是對其他國家嚴格要求,一面是被別的國家放寬要求,新加坡很有求生欲地表示:一切都是為了安全。

不得罪人,希望和各方保持和諧的關係,這是新加坡一貫的務實的交友準則。
畢竟作為一個開放型的經濟體,新加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其他經濟體的影響,「實用主義」的原則於是貫穿新加坡交友行為的始終。
但是不得罪人不代表軟弱不堪,更加不代表新加坡會因為不想得罪人而做出「選邊站」的舉動。
類似「僅XX可見」的行為,從來不是新加坡的行事風格。
前段時間,新加坡難得地在朋友圈發了火,起因就是有人惡意P圖說它發了一條僅中國可見的朋友圈:

近兩年,中美關係因為南海爭端、貿易戰等問題,日趨緊張。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中美關係進一步惡化。
此外,美國針對中國企業的制裁也全面升級:要求本國企業禁用華為5G技術,甚至公開號召盟友們共同「抵制」華為;8月,又強制TikTok出售於美國公司,還簽署了對微信的禁令……儘管特朗普的TikTok下架令已被美國法官叫停,但這一切都再次為本來就不太友好的中美關係火上澆油。

其實以目前的中美關係來說,夾在中間的新加坡是挺難做的:中國是新加坡的近鄰,和新加坡淵源深厚,往來密切;而美國和新加坡又有著長期的穩定政治經濟和軍事合作。
而即便在這種左右為難的情況之下,新加坡也堅持了一以貫之的中立態度。
因為一直以來都足夠中立,新加坡常常被選為外交中心,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和其他峰會。1993年台海兩岸的「汪辜會談」、香格里拉對話會、六方會談部長級會議、亞太經濟合作論壇等等都是典例。
直到今天,新加坡還時不時會在朋友圈曬出2018年「特金會」的照片。要知道,新加坡獲涉及朝核問題各方接受的兩大因素就是:安全和中立。
聰明如它,怎麼會丟掉這兩個巨大的優勢呢?

朋友圈如今已經成為人與人之間社交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遠比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要複雜得多。
新加坡是一個聰明的國家,這一點從它由一個貧瘠的小漁村發展成為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就可以看得出來。
開放型的經濟結構決定了新加坡與外界的聯繫無法被切斷,所以新加坡對外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國際形象,在與其他國家的外交活動中也一直秉承著務實和中立的原則,堪稱國家朋友圈之間的「社交達人」。
如果新加坡有朋友圈,你覺得還會有什麼內容呢?
資料來源:
1. 網絡公民: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我國排名151 司法架構、媒體獨立性亦是衡量因素
2. 人民論壇:《無國界記者組織》授李顯龍榮銜
3. 聯合早報:李總理:希望下任美國總統穩定與亞洲關係
4. BBC NEWS中文:特朗普的TikTok下架令被美國法官叫停
5. 聯合早報:今起從新加坡和泰國出發旅客 入境英國後無須隔離14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