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訊)許多人機不離手,即使上廁所也要帶著手機,在馬桶上邊「辦事」邊滑手機。有些人認為,長期如廁時用手機,容易引發痔瘡。這說法是否有根據?如何預防痔瘡?且聽本地專科醫生解析。
陳篤生醫院普通外科診所顧問醫生侯光榮接受《活得好》訪問時說,認為在廁所長時間使用手機和引發痔瘡之間有直接關聯,有些誤導。

長期如廁時用手機,容易引發痔瘡?(網際網路,示意圖)
他進一步解釋,痔瘡(haemorrhoids,俗稱piles)是直腸下部的正常血管結構,只有當痔瘡承受壓力,變得腫脹時,才被認定為異常。
「在廁所使用手機和痔瘡的聯繫是長時間坐在馬桶上。這增加直腸靜脈的壓力,從而使患上痔瘡的幾率變得更高。」
過去,這情形是和長時間坐在馬桶上閱讀有關,如今則輪到手機。侯醫生說:「坦白說,在廁所用手機,我比較關心衛生問題。」
上廁所還是專心「辦事」,儘快解決,以減少患痔瘡的幾率。
如何預防痔瘡?
缺乏纖維、少喝水和便秘相關,而便秘會引致痔瘡,因此,建議在飲食和生活方面做出改善:攝取足夠纖維(每日20至30克),增加喝水量,加上適量運動,預防便秘。
培養良好的如廁習慣,包括避免費力、長時間坐在馬桶上,幫助減少形成痔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