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第一個失智症友好社區,連副總理黃循財都來打卡

2023年02月25日   •   1026次閱讀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 (LKYSPP) 的研究人員表示,如果家屬願意讓社區和專業人士分擔看護失智老人的重任,那麼這一任務便會輕鬆不少。

最近幾周,新加坡宣布了幾項構建失智症友好型社會的舉措。根據1月30日公布的2023年幸福老齡化行動計劃(Action Plan for Successful Ageing),新加坡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MOH)正在擴張社區外援團隊的數量,以便精準識別出有失智風險的老年人,並將病人、護理人員和醫療資源聯繫起來。

楊厝港(Yio Chu Kang)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來幫助失智症患者,如採用色彩鮮艷的壁畫來標記地理位置,方便失智老人識別方向,以及裝配按下後能讓居民迅速獲得幫助的個人緊急呼救按鈕。楊厝港有望成為新加坡第一個對失智症患者友好的選區。

▲新加坡的一位老年護理人員(圖片:Calvin Oh/CNA)

新加坡的人口正在迅速老齡化,所以這些人性化措施是不可或缺的。新加坡大約每10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就有一個患有失智症。為失智症患者提供基礎設施和服務對他們的家人來說也是一種寬慰。

但與可以通過集中規劃資源來確保基礎設施的供應充足不同,滿足失智症患者的護理需求並非易事。失智症患者的護理需求不僅關乎個別家庭,還要求整個社會都參與進來,共同考慮如何為失智症患者提供最好的護理服務,以應對預計將持續上漲的失智症患者人數。

為研究新加坡支持老齡化的政策,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研究人員與72名不同年齡和社會經濟背景的人進行了討論,其中,護理問題,尤其是失智老人的護理問題成為了討論中的重點話題。

討論者的觀點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但都指向同一個答案——只要整個社會齊心協力,就足以應對老齡化情感、身體和財政方面的問題。

▲2022年10月30日,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走訪楊厝港選區,深入了解該選區實行的失智症友好政策。

看護面臨的未知負擔

第一,看護失智症患者不僅是體力勞動,也是情緒勞動。目前暫無明確的衡量工具和對策來保障護理者的心理健康,他們優先考慮患有失智症的親人的需求。

參與者講述了那些他們必須代表親人完成看起來永無止境的任務,如頻繁去往醫療機構,陪同親人接受治療等等,這些事情使他們感到沮喪和壓力。他們也分享了自己所處的兩難困境:出於對老年人的愛與責任,他們希望精心照顧患有失智症的老人;但如果放棄全職工作來照顧老人,他們又會因未來不安穩的退休生活而感到焦慮。

政府提供的每月200新元的居家看護津貼(Home Caregiving Grant)雖然廣受讚譽,但人們面臨決策時,仍然躊躇不前,因為面對的選擇非常複雜 。

雖然將看護失智症患者的責任交給僱工看似是一個簡單而省事的選擇,但參與者表示,當前低水平的護理標準和服務意味著家屬必須隨時在場監督才能放心。

▲楊厝港選區居民正在展示如何使用個人緊急呼救按鈕

開發社會資產以提升老年人體驗

第二,滿足失智症患者護理需求的一個好方法是讓整個社會共同承擔看護失智症患者的責任,也就是藉助社會資本而非僅僅金錢的力量來幫助患者及其家屬。

如果家屬沒有固執己見地認為看護老人全部是他們的責任,而是接受社區和專業人士提供的幫助,那麼看護失智老人也就不會是那麼艱巨的任務了。

(示意圖,圖源:pixabay)

目前我們面臨著文化挑戰:不足但勉強可用的護理設施讓家屬卻難以接受;他們認為這是對老人的一種漠視。作為亞洲人的我們會認為讓「外人」幫助我們處理與家庭有關的事務是不合理的。

那麼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想法,讓利用社會資源來提供幫助變成一件好事?

我們經常提到這些提供專業護理的基礎設施,但很少談論此類設施帶來的好處:比如老年人可以在這裡相互交流和分享他們過去的故事,同時整個社區的醫療資源都彙集於此,以便為失智症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專業的護理服務。

(示意圖,圖源:pixabay)

為了改善新加坡整體的護理質量,一名參與者建議在所有社會學科或高等院校的通用課程中加入老年學的基礎課程。這門課程可以使個人掌握基本的護理技能,並提高對老齡化政策問題的認識。

代際互動,尤其是在在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早期階段進行互動,同樣可以緩解失智症患者的病情。例如,有一些志願者項目會讓學齡前兒童和小學生到失智症日托中心與老年人一起閱讀和做園藝工作。

公眾更多地參與老人護理中心的工作,不僅可以更有效地分擔看護老人的責任,還能使老年人獲得不同群體的支持,其效果遠超醫療機構設施提供的專業護理。

減輕財政負擔

第三,參與者都認識到,我們都需要為社會老齡化對財政的負面影響做好準備。同樣的,如果我們能夠一同承擔這個問題,財政負擔就會變得輕一些。

從公共財政的角度來看,應對老齡化挑戰是政府在2023年至2024年期間將商品及服務稅(GST)上調2%的理由之一。但這一舉動也受到批評。

然而,當我們研究中參與者了解了所有關於老齡化社會的公共政策和現實中需要考慮的因素時,我們驚訝地發現,更多的人願意承擔這一責任,去考慮更多儲蓄並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示意圖,圖源:pixabay)

在這次兩天焦點訪談結束後的調查顯示,與訪談開始前相比,多了13名參與者(共72名參與者)準備從儲蓄和家庭中拿出更多的資源來為應對老齡化的挑戰做準備。

此外,多了11位參與者表示,他們支持政府通過消費稅來籌集所需的資源。

另多了6名參與者表示,可以動用國家儲備來補充應對老齡化社會的財政資源。我們預計未來要抽調更多資源來應對老齡化的財政問題。

同時我們了解到,年輕的參與者想要知道,他們如今對老年人的支持是否意味著自己未來也會享受到同等的待遇。因為年輕人的未來更加不確定,而互惠是任何社會契約的基本原則。

預見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挑戰並承擔相應的成本,是我們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如果我們知道只要集中資源共同應對,我們就能解決這些問題,那麼無論是家庭還是國家,都會感到更加安心。

(示意圖,圖源:pixabay)

令人欣慰的是,當我們的討論到達尾聲時,又多了26位參與者表示看好新加坡的「樂享燦爛年華」計劃(Live Well, Age Well),他們認為新的政府行動計劃為大家提供了一個框架,使得我們能夠把新加坡建設成一個更加適合養老的地方。

本文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Alfred Wu)、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 IPS)副所長兼高級研究員許林珠(Gillian Koh)、IPS研究助理Sandy Lee和IPS研究助理Gabriel Lim。IPS是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設立的獨立研究中心。

本文首發於亞洲新聞台 (Channel NewsAsia , CNA)

文章來源:Channel NewsAsia , CNA,2023年2月1日,星期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本文內容來自於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官方機構觀點

感謝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微信 ID:LKYSchool-NUS)授權新加坡眼轉載

"在新加坡中了1000萬新元,錢要怎麼花?"
2025年04月28日   •   18萬次閱讀
這對新加坡夫妻在中國玩了近一個月,離境時被海關質問,竟這樣說!
2025年05月02日   •   17萬次閱讀
2025新加坡准證政策大變革,全面調整要點全解析
2025年04月29日   •   15萬次閱讀
旅遊簽連續入境新加坡10次,一年待了300多天,陪讀爸爸被ICA請去「小黑屋」
2025年05月02日   •   6萬次閱讀
外國勢力干預新加坡大選!網友:原來是它!
2025年04月29日   •   5萬次閱讀
新加坡地鐵再現蹭飯女團,專盯安哥出手,30秒變370新元
2025年05月03日   •   4萬次閱讀
新加坡史上最糾結選戰:66歲副總理臨危受命,為何反成選民"燙手山芋"?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在新加坡,政府能查出你把票投給誰了?然後秋後算帳?
2025年05月01日   •   3萬次閱讀
我在新加坡陪娃讀書,突然收到小三信息:「他太累了,放過他吧。」
2025年04月29日   •   2萬次閱讀
新加坡全球搶人!將大批引進這類新移民!職位空缺近8萬人
2025年04月29日   •   1萬次閱讀
國人紛紛聲援副總理顏金勇:他「不是陌生人」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入境新加坡可以帶香腸嗎?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留英博士到卡車司機,他從上海開電車狂飆3000公里驚現新加坡街頭!
2025年05月03日   •   1萬次閱讀
25 歲的滾燙人生:從NTU校園夜宵攤到千萬麻辣帝國的逆襲密碼
2025年05月02日   •   1萬次閱讀
人在新加坡過世後財產會這樣被分配?!
2025年05月02日   •   9747次閱讀
乘坐飛往新加坡航班行李丟失?官方解決方案來了
2025年04月29日   •   9234次閱讀
遍布全島!新加坡徒步50個絕美秘境路線曝光:雨林、海岸、濕地...
2025年04月29日   •   8550次閱讀
還記得28歲的你做了些什麼嗎? 那時的你會怎麼用1萬3500新元
2025年05月01日   •   5130次閱讀
是被風吹還是惡作劇? 行動黨宣傳冊和工人黨海報如此「接地氣」
2025年04月28日   •   4446次閱讀
「拋棄」選區沒信義? 移情別戀實屬無奈 從一而終那是運氣
2025年04月30日   •   4275次閱讀
新加坡這個自然公園要這麼玩!知道12件事玩得才爽
2025年05月03日   •   4104次閱讀
她在新加坡轉行幼教後工資破$5000,科技教育悄悄改變誰?
2025年04月30日   •   3762次閱讀
新幣攻破5.6關口!大選倒計時,搶占政策+匯率「黃金交叉點」
2025年04月29日   •   3420次閱讀
黃循財:外國人、遊客、高收入群體其實在補貼新加坡的低收入家庭
2025年04月30日   •   3420次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