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發了這條帖子後,經常會有要來新加坡的朋友pm我,詢問進一步的信息,也有一些朋友通過上述介紹的幾個渠道順利開到了。
根據這些朋友的反饋,我總結一下。
一,來之前,去HSA的網站查一下自己在國內吃的,是否符合無申報的要求。如果網站顯示需要提前申報(比如說一些安眠鎮定的,進新加坡需要申報),建議不要帶,或是隨身攜帶一張醫學證明你的確需要。圖二顯示的是如果藥物需要申請批准,HSA網站給的提示。
二,並不是所有國內的在新加坡都有。有些藥可能因為有更好的替代品,或是副作用太大,或是沒有公司願意引進等各種原因,本地已經沒有了。那麼找一個對這一類型非常有經驗的醫生就很重要。
三,除了之前介紹過的徐寬醫生以外,本地別的GP很大可能無法識別中國醫生的處方,而且也不是每個GP願意接這類case,所以找個專科醫生比較好。
四,精神科的,需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增減。所以就算人來了新加坡,可以開到,也請和一位專業人士(國內或是本地)密切合作,這畢竟是自己的身體。
五,本地這類的價格大多比國內貴,這可能是因為有些在國內進了醫保,而外國人買無法享受政府津貼的緣故。由於這是慢性病,需要較長的時間服用,這個經濟上的問題也需要考慮進去。
最後,還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呀~不要諱疾忌醫,但也請相信,哪怕是有了一個診斷,也是有希望獲得比現在更積極的人生哦!
附:圖三和圖四是HSA網站查詢網頁截圖,供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