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對白)「我們蟻小力量大!」(聯合早報)
作者 王震宇
1.4億年前至1.68億年前,在恐龍當道的侏羅紀時代,世界上出現了一種小小的昆蟲。
那時候的它們萬萬都沒想到,時至今日不但依然在地球上茁壯成長,數量也在持續增多。
這群昆蟲在人類眼中,很多時候可能是眼中釘。一旦不小心掉了一小片零食(特別是外層裹著糖的那種)沒及時撿起,就會引起它們的注意,三五成群聚集過來試圖合力將殘食搬走。
沒錯,說的就是與紅螞蟻(現在在打字的)非常有淵源的……
蟻族!(六隻腳的那種)
誠如紅螞蟻在網站上自我介紹時所說的「體積雖不大、能量卻很大」,螞蟻之所以能代代相傳、家族不斷擴大,必有其道理。
全球螞蟻的重量,超越了所有鳥類和哺乳動物的重量

預估數據顯示,世上有至少兩萬兆只螞蟻。你算得出這張照片里有幾隻真螞蟻和假螞蟻嗎?(聯合早報)
在告訴你螞蟻的威力之前,你可曾想過,全球到底有多少只大大小小的螞蟻?
近日,有科學家統計出一組驚人數字,雖然只是預估,卻極為讓人震撼:
至少有20,000,000,000,000,000隻(16個零,兩萬兆)。
在日前發布的一篇報告中,來自香港大學的一組科學家分析了近489篇研究,得出了以上這組天文數字。
這項研究的其中一名主要負責人(現為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研究員)派翠克·哈默爾恩告訴《華盛頓郵報》,要合理估算出螞蟻的總數,需要收集來自許多不同國家的上千名學者提供的資料,而且這些資料橫跨了一個世紀。
紅螞蟻人生中從沒看過這麼多個零,到底是什麼概念啊?
按科學家的解釋就是:
兩萬兆只螞蟻的重量,等同於12兆噸的干碳(dry carbon);
如果把所有的螞蟻堆積如山地全都放在稱重秤上,總重量將會超過世上所有野鳥和哺乳動物相加起來的重量;
最驚人的是,世界上的人口與螞蟻的比例,竟然是1比250萬隻。

除了計算落葉上的螞蟻,科學家也會設下「陷阱」讓螞蟻自投羅網,以便統計螞蟻數量。(路透社)
為了儘可能計算出螞蟻總數,科學家用了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在有許多落葉的地方,隨地抓起葉子,數數上面有幾隻螞蟻。第二種是設下用塑膠杯等製作而成的「陷阱」,讓螞蟻「自投羅網」。
科學家們跋山涉水在世界各個角落尋找螞蟻的足跡時,也察覺出亞洲和非洲某些地區缺乏相關數據。
一般上,熱帶地區會有更多螞蟻生長,而且森林和旱地(drylands)的螞蟻數量遠比市區來得多。相反的,世上最寒冷的地方(北極和南極)是螞蟻無法生存的。
派翠克·哈默爾恩表示,世上一些地方的資料確實比較少,這也為預估螞蟻的數據增加難度。
他說:
「非洲就是其中一個例子。我們知道非洲是一個螞蟻眾多的洲,但相關研究不足。」
看來,如果真的要精確地算出全球有多少只螞蟻,絕對是不可能的任務。紅螞蟻家中時不時就會出現好幾隻,估計它們應該難以涵蓋在科學家的計算範圍里。
蟻類品種之多讓新加坡再添一個「世界第一」!

國大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昆蟲學家Wendy Wang博士的研究報告揭露,新加坡有409種螞蟻,是全球螞蟻種類最多元的城市。(海峽時報)
螞蟻的厲害之處不只是數量繁多,種類之多也讓人嘆為觀止。
據統計,世界上已知的螞蟻種類有超過1萬2000種,它們一般分為黑、褐、紅三種顏色,體積則介於一毫米至三厘米。
有趣的是,在世界地圖上都不如一隻螞蟻大的小紅點,卻住著409種螞蟻!
這讓新加坡又獲得一個世界第一的美名:全球螞蟻種類最多元的城市。
這個數字是由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昆蟲學家Wendy Wang博士,和她的研究夥伴探索出來的。
上一次本地公布有關螞蟻的研究是在1916年,當時只記錄到156種螞蟻。
螞蟻是生態系統的「工程師」

螞蟻一般被認定是害蟲,但實際上在陸地棲息地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聯合早報)
有別於一般人抱持著「螞蟻=害蟲」的既定印象,Wendy Wang說:
「無論在高山或是紅樹林等可棲息的陸地,生活在野外的螞蟻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們是生態系統的工程師。」
它們幫著攪拌混搭土壤、散播種子以及制衡其他害蟲。
螞蟻會面臨「滅族」嗎?
既然全球的螞蟻多得不計其數,「螞蟻世家」成員又多元化,但螞蟻還是受到了新型威脅。
昆蟲學家觀察到,在德國和波多黎各等地,昆蟲的數量正在下滑,當中的原因包括:棲息地遭破壞、殺蟲劑的使用以及氣候變化等。

圖為紅樹蟻的其中一種,全稱為Odontomachus Litoralis,它們一般生長在紅樹林裡的軟泥中。(東京都立大學提供)
一項2019年的研究就顯示,超過四成的昆蟲種類可能會面臨滅絕。其中,蝴蝶和甲蟲面臨的風險最高。
至於螞蟻的「命運」,科學家們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派翠克·哈默爾恩的團隊正在考慮以此作為下一個研究目標。
紅螞蟻認為,生命力頑強的蟻族在未來的世界,應該還是有立足之地的。以下這句名言,道出了紅螞蟻此刻心中所思所想:
「一個我倒下,這世上還有千千萬萬個我站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