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皓文,華語電視圈資深導演,故事策劃,監製,製作人。他導演的劇集:《霧鎖南洋》、《浮沉》、《潮州家族》,曾風靡兩岸三地,被譽為是一代人經典的回憶。
同時他還曾參與《大俠霍元甲》、《陳真》、《大地恩情》、《浮生六劫》、《大內群英》、《仙劍奇俠傳一》、《新水滸傳》、《十月圍城》等經典影視製作。

這些作品的人氣背後,卻是曾導從業以來親力親為與低調堅持,他坦言:」在70年代香港麗的電視(亞視前身)拍戲的時候,曾七天七夜沒睡過覺,真的不為名不為利,就只希望能為觀眾拍出好的作品。」

曾皓文出生於50年代,祖籍深圳,70年代初到香港發展,最早做過導遊、穿紅馬甲的股票交易員;因為從小喜歡影視,他在1973年報考了香港無綫(TVB)、麗的和佳藝電視台的演員訓練班,結果入取了麗的訓練班,接受為期一年的演藝訓練。
他透露當年有三千多人報考,自己能獲錄取,可說非常幸運和不易。

但沒想到訓練班畢業沒多久,便被選中在「十大奇案」單元劇之《灶底藏屍》擔任男主角;他興奮萬分在認真對稿、彩排等準備工作後,第二天趕早進棚拍攝,卻發現空無一人,原來那案子還未終審,所以暫時不能拍。
後來訓練班負責人獲知後就跟他說:「看來你還是沒有當幕前的命,建議我往幕後發展!」於是便推薦把他調配去配音組工作。

曾皓文在配音組工作了四年,升職到配音組副經理職位,但他總是覺得無聊,想換一個環境,就轉投佳藝電視台,先在藝員管理部門任職了半年,然後轉任副導演。
他先後拍了《警花》、《流星蝴蝶劍》、《急先鋒》等劇,沒想到在他正乾得起勁時,佳藝電視台卻遭到突然關閉。

這是繼香港無線電視和香港麗的電視之外,香港的第三家免費商營廣播電視台,沒想到在1975年9月7日下午6時開播,直到1978年8月21日竟然經營不到3年便告倒閉!
據聞原因是由於不惜工本製作電視劇集與另兩家電視台抗衡而造成的嚴重虧損,導致資金鍊斷了!另外也因為香港地方太小,廣告收益亦容不下三家電視台平分,所以香港政府只好令佳藝電視台自動倒閉關門了!

佳藝電視台倒閉之後,曾皓文只好重回麗的電視配音組當臨時工寫配音劇本;某日在電視台走廊碰到戲劇組總監李兆熊,雙方閒聊間,李兆熊透露有個劇的副導演突然離職,問他是否願意接手?但要即日上班!
曾皓文欣然答應,當天便進劇組開始了電視製作的道路,有機會和李兆熊、麥當雄、蕭若元、梁立人等高手合作,製作了當年鬨動一時的好劇集:《鱷魚淚》、《變色龍》、《浮生六劫》…

《鱷魚淚》是一部香港七十年代的經典電視劇集;由麥當雄監製,蕭若元策劃,故事描寫一個青年記者呂文駿的大半生事業和愛情。
一個現實生活的小人物如何向上層社會攀爬,其中名利鬥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最後落得失敗收場,對機會主義的香港商業社會中醜陋一面加以諷刺批判,成為首部轟動香港的現象級長劇。

人稱香港電影教父王晶在回憶錄寫過:「所有人以為,這是TVB《強人》和佳視《名留情史》兩部長劇之戰」,誰知道,有梟雄性格的麥當雄,早已靜靜地起了革命,拍出了《鱷魚淚》,這才是真正的王者!」
「後來我看《鱷魚淚》重播,出了一身冷汗,因為實實在在劇情上勝於《強人》,幸好麗的當時氣勢未成,我才過關了;但【麥當雄】這三個字從此在我心中變得極有份量!」——《少年王晶闖江》

曾皓文坦言,「麗的電視長劇《鱷魚淚》當時是屬於邊拍邊播的模式,跟國內劇本要提前寫好,需要經過審批的體制不一樣,香港是集體創作,有一個故事策劃,下面是編審,負責劇本統籌,然後一部劇都會有五六位編劇集體創作!」
而《變色龍》、《浮生六劫》、《大地恩情》、《大內群英》等經典劇集,都是在這個創作模式下誕生的。

戲劇總監李兆熊效仿歐、美劇,對所有導演有一個要求:每部自製劇的每十多分鐘會插播一次廣告,那必須要有一個戲劇衝突,一集分四個高潮,從小高潮到中高潮、大高潮、大大高潮…要求十分嚴格,畢竟為了吸引住觀眾不能換台。
假如當天播出的劇,誰不按劇本打點,每集插播廣告前的衝突點做不到位,就會受到兩位大佬-李兆熊和麥當雄的訓斥!「後來在新加坡梁立人,都沒有李兆熊那麼嚴格,他那時候的要求真高,就是為跟TVB打仗,比拼收視率。」

麗的電視有三雄鼎立:戲劇部是李兆熊和麥當雄,綜藝部是屠用雄,再加上樑立人和蕭若元,都是當年香港電視界的風雲人物,無與倫比!曾皓文坦然說,這幾位前輩無論是創作或製作經驗都是他一輩子學習的好榜樣!

後來麗的電視總裁黃錫照先生更重金禮聘無線電視的製作經理鍾景輝大師加盟,拍《三國》、《子夜》、《十大刺客》、《十大名妓》等古裝大劇。

另外麥當雄則從剛倒閉的佳藝電視挖來製作《射鵰英雄傳》的監製蕭笙,開始拍武俠大劇《天蠶變》!
蕭笙是粵語片電影世家出身,從剪輯做到總監,還請了黃鷹負責故事策劃,另起用了又帥又能打——徐少強,還有田豐、顧冠忠、苗可秀、余安安等人助陣演出,最終,這部劇轟動一時,成為香港電視武俠劇的典範!

當時一部二十集的電視劇,通常分四個導演,每人導五集,有時長劇則會動用到十個導演一起拍,李國立、潘文傑、賴水清、曾皓文都是在這體系下歷練出來的。
徐少強以前是拍電影的,拍電視劇對他來說太累了,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最終受不了,結果玩失蹤,但劇集當時是邊拍邊播出的,在無計可施之下。

蕭笙想出了一個辦法,乾脆在劇中交代徐少強飾演的角色也是失蹤,原來他是躲在天蠶蛹里練天蠶功,過了兩集後練成天蠶功,破蛹而出時已經樣貌也改變了,演員則改由顧冠忠代替,此乃香港電視圈當年一段趣聞。
曾皓文透露:「那時很儍,曾試過七天七夜不睡覺,睏了就在轉景的車上眯一會兒,拚命的喝咖啡提神,一心一意為了把工作做好!」

曾皓文有份參與的劇集《大內群英》,同樣轟動一時,曾榮獲馬來西亞評論華語電視100強中第11名,居然比央視版的《紅樓夢》《三國演義》排名都高。
對此他認為:「大家都愛看港劇,那畢竟是第一部寫雍正與呂四娘的愛恨情仇武俠大劇!」

雍正被呂四娘情殺的事件,雖然都是瞎編的野史武俠戲,但還是揭露了人性的另一面。就像萬梓良飾演的雍正,從小受到家族壓迫與歧視,他儘管殺了父親奪位,但最後還是過不了「情」關。

米雪飾演呂四娘則是叛逆大膽,不懂政治的女孩,由於對情郎雍正很失望,加上十四阿哥挑釁離間,最後在刺殺了心愛的雍正之後,便殉情自殺。
姜大衛飾演曾靜,因為不服從十四阿哥的命令,慘遭殺害,十四阿哥雖然懦弱虛偽,卻為了追逐權力,放棄了愛情與友情,到頭來落得一場空。
反而劇中兒童時代的乾隆寫得很正直,給觀眾一種希望;「在我們創作者心中,乾隆比較正氣,雍正比較壞。」

談到萬梓良,曾皓文稱:「他是我師弟,他不僅長得帥,表演天賦奇高,敢作敢為,跟夏文汐在邵氏影棚拍《唐朝豪放女》時,就在片場赤身全裸,十分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