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曾皓文還製作了平生最累的一部劇《新水滸傳》,他透露全劇最大咖是飾演宋江的張涵予,他為了演好這個角色,給了一年檔期,什麼戲都不接。
其他很多大腕都是衝著《水滸》兩個字就來的,甚至不計酬勞。製作前後歷時兩年,跨越6個省市,8個外景地,當年製作費超過3個億!

如意吉祥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山東東平政府耗資3億打造了一個集拍攝和旅遊於一體的「山東東平水滸城」,又花費了2000萬建造20艘拍攝用的仿宋官船和戰船,現在作為遊輪供旅客環湖遊覽!

本來潘金蓮和西門慶是邀請了圈內兩位頂級大咖來客串,但後來因為檔期問題來不了,只好啟用了甘婷婷和杜淳來演出,出來又是另一種效果,也挺受觀眾喜愛,另外包括韓棟、嚴屹寬也因為演了該劇,人氣高漲。

開機前,曾皓文跟張涵予交流過宋江這個角色,因為老版《水滸》李雪健老師演的宋江不大為觀眾受落;張涵予說:「你放心,我會把他演成一位偉大的英雄!」結果出來成果很好!

宋江和水滸兄弟曾被人認為是土匪惡棍,打著「梁山好漢」的旗號假仁假義,還有人認為宋江害死了好兄弟李逵,根本不是人!
曾皓文認為這是角度問題,畢竟梁山兄弟投誠是大勢所趨,只是他們被奸臣所害,宋江和李逵也只是被假傳聖旨喝下了毒酒…

《新水滸傳》武松打虎用了好幾隻真假老虎一起拍,雖然飾演武松的陳龍很勇敢親近老虎,但畢竟是動物,拍起來很有難度,結果還是不如預期。
刻劇的初剪版是108集,後來精剪成86集播出,前後期都由曾皓文一人負責,他原本有個想法,想請評書大師單田芳老師來配畫外音旁白,但片方不同意,只好作罷;畢竟曾皓文認為裡面能控制的還是有限,所以一部成功的精品劇,是需有太多因素!

《十月圍城》是因為大家都覺得電影不錯,想做一版電視劇,但電影的內容不足夠做電視劇,劇本花了三年弄了好幾版,都不理想,最後請到北電的林黎勝老師策劃故事,延續電影原來後面發生的故事,編的很精彩!
為了等當時最紅火的鐘漢良進組,全劇組等了一個半月,之前只能拍替身和沒有他戲份的戲,等他進組才補拍他的鏡頭,曾皓文給鍾漢良表現打90分,畢竟他在劇中一人分飾兩角,是比較難演的。

曾皓文認為從《新水滸傳》到《十月圍城》,甘婷婷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但可惜後來沒見她有更好的演出。
縱觀內地影視圈爛片雷劇太多了,許多時候電視台和網絡平台都是供不應求,造成有明星偶像的戲就能播出,完全不顧劇本故事的品質。

許多古裝大戲都很拖沓灌水,還因為流量明星多播火了,其實這是個誤區。
回想當年麗的李兆熊那種總監,對劇情故事衝突的苛刻要求,如今內地劇的製作團隊根本沒幾個能夠做到!

曾皓文曾在內地拍攝過幾部低成本而非商業的電影,因為投資太低,劇本和導演都受限制,導致反應不佳,他也覺得很無奈和遺憾!
曾皓文一直要求自己編劇團隊,先做故事大綱,然後分集,分場去寫,每集必須按照精品港劇的模式去創造四個衝突點,但現在精品劇確實難做。

在業內工作多年,曾皓文一直默默無聞,他透露自己不愛宣傳自己,只喜歡埋首創作和喜歡在片場走動,凡事親力親為,從來沒有助理跟隨。在新加坡每年十大頒獎禮上,他就算獲獎,也只讓自己領導上台領獎。

就連《親情樹》拿到飛天奨,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他就算去了現場,但都沒上台領獎,「畢竟一部戲取得成功那是大家的功勞,我自己雖然也有付出,但不是最主要的!」

據他透露新加坡的審查制度和中國差不多,一樣要求嚴厲,對於有關政治、情色裸露、種族歧視、宗教等負能量題材,都不能過審!

當初新加坡政府對精品劇的扶持力度,曾皓文認定是空前給力的。但是,他認為如今的韓國電影取得飛速發展,例如《寄生蟲》能斬獲坎城和奧斯卡兩個全球大獎,全是因為韓國政府支持力度更大,「他們比新加坡當年扶持精品劇的力度,要大得多的多!」

就像韓國導演金基德能拍大膽情色片,不僅是當地有放寬分級制度,還有政府資金去大力扶持;放在香港、台灣、新加坡,情色片根本不可能獲得政府的資金扶持,況且新加坡的分級制度也才剛推出十幾年。

因為新加坡生活環境好,曾皓文已經定居當地;他希望無論在哪裡,都能在影視圈幹下去,干到自己干不動那天為止,他現在已經很少導戲了,而是轉做製片人、監製和策劃故事。

而這次深度訪問,曾皓文透露這是入行以來破例的第一次,他因為覺得我是一個熱衷新加坡精品劇的影評人,反而這種人在21世紀後,已經實屬罕見!
他最後認為是年代造就了港劇和新加坡劇的巔峰時代,可惜已經一去不返,「過去了,就讓他過去吧!人只要活著,還是要踏踏實實往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