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TNP
可是,很多時候,因為種種原因,特別是在上世紀,公積金制度剛剛引入新加坡時,職場不規範的現象時有發生。
這導致了一些人除了薪水外,根本就填補和繳交足夠的公積金。在這些人到達退休年齡時,往往領到錢只有幾百新幣而已。
新加坡官方曾做過一份調查,在2013年年滿55歲的公積金成員中,只有55% 達到了基本退休金的標準。
這就意味著一半的退休人員,每月的收入將少於790新幣。為了生活,他們將不得不繼續工作餬口。

圖源:DollarsAndSense
令人感到玩味不已的是,備受本地人苛責的公積金制度,卻似乎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
2019年,墨爾本美世全球養老金指數(Melbourne Mercer Global Pension Index)報告顯示,新加坡的公積金制度在評比中成為世界第七、亞洲第一的養老制度。

該報告認為,新加坡的養老制度,比英國、法國、美國、澳洲的發達福利國家的養老制度還更優秀,養老金制度結構健全、功能良好。
或許,新加坡公積金制度也沒有那麼不堪?
中國養老制度神似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為老人操碎了心...
能夠側面證明CPF制度有一定可取之處的,是中國政府,或多或少曾經學習和借鑑過它,並應用到本國領域。
2015年,《新京報》曾撰文報道表示,中國的公積金制度並非世界通行的社保制度,而是從新加坡移植而來。

翻看中國現行的養老政策,或許也確實能從中看到一些新加坡CPF制度的影子。
目前,中國的養老政策主要體現為五險一金。這種確定收益型的手段,讓每位在國企或私企工作的職工,退休後會根據工齡、績效、職位等來確定每個月的養老金額度。
與此同時,職工也不需要對繳納的養老金進行任何個人理財的操作,政府將統一調配人民繳納的養老金。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對養老不需要有太多個人的規劃,依靠國家就好。(是不是和CPF制度很像?)

圖源:介面新聞
因此,將新加坡的養老「失敗」完全歸咎於制度不行,是比較偏頗的說法。
中國和新加坡兩國老人養老處境的不同,和他們面臨的生活壓力息息相關。
畢竟,新加坡是全球生活成本最貴的幾座城市之一!

圖源:Singapore Business Review
而且,新加坡也不是完全對老年人不管不顧。涵蓋醫療、工作等各個領域,新加坡政府為老年人提供了很多福利。
比如,新加坡「建國一代」和「立國一代」的公民,從2019年就陸陸續續獲得了政府給出的福利包。
包括保健儲蓄補貼,終身健保保費額外津貼,終身獲得額外門診護理津貼以及現金等獎勵。

圖源:Todayonline
為了那些55歲以上的就業人士,新加坡政府推出了特別就業補貼。只要企業依照要求僱傭那些55歲以上的人,政府就會對他們的薪水做出一定程度的補償。
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地企業僱傭這些人的意願。

還有增強CPF補助計劃,那些55歲以上的新加坡公民,也可以從公積金的頭30000元新幣中獲得多1%的利息。
這也讓以後從CPF帳戶領養老金時,能拿到更多的錢。
其他像是社區關懷長期援助計劃、消費稅補助券、樂齡健保計劃、銀髮族保健基金等等,都是新加坡政府為老年人養老提供了一些保障。
總體上看,雖然政府一直在說新加坡人養老要靠自己,但依舊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新加坡當然有掙扎求存的老人,但也有每天坐在組屋樓下聊天,沒事逛逛巴剎,到點接送孩子上學,盡享含飴弄孫人倫之樂的老人家。
一體兩面,這或許就是新加坡社會中,存在的看似荒誕,卻又合理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