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科技與現代工具的輔助,阿兵哥的戰備效率已不完全取決於體能。目前所有國民服役人員熟悉的體格軍務等級制度或將走入歷史。
下來國民服役人員入伍時或不再以體格軍務等級(Physical Employment Standards,簡稱PES)分類,一些原來因健康情況而無法擔任戰鬥軍職的士兵,將能部署在更多不同的崗位上。

(圖片來源網絡)
國防部高級政務部長王志豪星期一(3月1日)在國會辯論該部門預算開支時宣布,新加坡武裝部隊將檢討這項分類機制與現有健康情況分類制度,國民服役人員不再分作戰與非作戰體格士兵;檢討將專注於根據每一名士兵的作戰效率,將他們安排在最適合的崗位,以增加武裝部隊的整體效率,善用人手。例如,目前新加坡已採用無人駐守瞭望塔保護重要設施。
王志豪指出,這意味著過去因體格與健康狀況不達標而無法擔任保安輔助隊員的國民服役士兵,下來將能被安排在這些崗位上。

(圖片來源網絡)
他透露,武裝部隊目前已在使用不同的功能評估,為一些特定崗位進行部署,例如在挑選運輸操作人員方面。若試行成功,坦克操作員的篩選也能按相同評估進行。
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形容現有分類制度已過時,不適用於下一代武裝部隊不同崗位的部署。「新的制度將也能考慮每個人的職業背景和專業技能。當然,我們也會確保這些調整不會削弱安全,也不影響武裝部隊的戰備能力。」
根據新加坡國民服役制度,達服役年齡者須接受全面體檢,過後按身體及健康情況獲分配PES A至F不同等級,PES C至F等級屬於非作戰體格士兵,服役時部分只會安排在作戰援助崗位上,如擔任文職。
這項檢討由成立於2020年的國民服役檢討委員會提出。該委員會負責根據服役人員的技能和經驗更好地進行職能與部署配對,也確保服役人員獲得持續的專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