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合國主持的護洋會議達致協議 陳惠菁:成功屬於大家的

超過100個國家代表終於就聯合國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條約,達成歷史性協議。(圖:新加坡外交部)
歷經48小時的最後協商,超過100個國家代表終於就《聯合國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條約》達成歷史性協議,主持這項聯合國會議的新加坡籍大會主席陳惠菁,也在這份重點協議獲得通過後,感謝所有在聯合國總部的與會代表,同時表示這份成功是屬於大家的。
聯合國經過多輪談判後,周六(4日)終於在聯合國會議主席陳惠菁的一錘定音之下,就《聯合國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條約》達成協議。
據法新社報道,陳惠菁在協議通過後向各國代表致謝,感謝他們他們徹夜留在會議廳里協商,她也在現場與會代表的起立鼓掌中,告訴他們:「這次的成功是屬於大家的。」
她也說:「在新加坡,我們喜歡參與學習之旅,而這就是一次一生的學習之旅。」
針對這次協議的達成,陳惠菁之後發表聲明指出,這是無數致力於加強保護公海和深海海床生物多樣性的人士獻身努力的結果。
她也說,這代表著一條充滿希望的途徑,讓我們在使用這些寶貴資源方面,能有更好的管理。
榮幸能扮演小小角色
她透露,要實現所設下的目標,還有很多艱苦的工作要做,而她希望這個協議能促進這方面的努力。
「這項協議有力地證明,當各國走在一起,我們就可以為改善我們的世界,共同取得更多的成就。我很榮幸能在這些全球的共同努力中,扮演了一個小小的角色。」
《聯合國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條約》具有法律約束力,目標是要在2030年之前,把全球30%的陸地和海洋列入保護區,以保護和確保可持續利用海洋生物的多樣性。
基於資金和捕魚權方面存在分歧,這場談判已被擱置多年。
上一個有關海洋保護的國際協議是在40年前,即1982年簽署的;根據當時的協議,只有1.2%的海域受到保護。
總理李顯龍也在Facebook貼文中,恭賀陳惠菁和與會代表成功就這項護洋公約達致協議。
外交部發言人則說,我國對這項協議表示歡迎,並認為這是「成功與合時的」,期待協議能獲得國際間的普遍採納和有效實施。
參與談判的綠色和平海洋活動家梅勒(Laura Meller)也說:「對於保育工作而言,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日子,標誌著在一個分裂的世界中,自然與人類的保護可以戰勝地緣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