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桑管理學院與韓禮士基金會發布的可持續貿易指數報告
宏觀經濟環境不穩時,經濟體在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變得更重要。新加坡的可持續貿易指數在亞太區排名第三,在全球則排名第五。

日前,有關部門發布通知,創業擔保貸款全面放開戶籍限制,非本地戶籍創業人員也可以申請。為方便創業者申請擔保貸款,還專門開發了線上申報系統,通過數據共享和大數據比對等方式,減少了8項申請資料。今年1-8月,我市已經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4.4億元直接扶持1.9萬人創業,帶動5.8萬人就業。
我國經濟指標,以88.8分排名全球第二

洛桑管理學院(IMD)與韓禮士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星期二(11月8日)發布的可持續貿易指數(Sustainable Trade Index)報告說,可持續貿易指數有三個評估指標,即經濟、社會和環境。
這是因為新加坡是本區域重要的金融中心,我國在吸引外資方面的表現出色,也有發達的技術基礎設施,體現我國通過國際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能力。
不過,我國在社會和環境方面得分較低。社會73.1分,排名全球第九;環境72.8分,位列全球第10。報告分析全球30個經濟體的經濟增長、社會資本發展和環境保護等,在政治緊張和通貨膨脹形勢嚴峻時影響貿易可持續性的因素,以評估經濟體展開長期可持續貿易的能力。
01 名列前茅經濟體 推進科技創新
報告發現,名列前茅的經濟體推進科技創新,貿易壁壘較低,人民的預期壽命都很高,它們也節約能源和支持全球氣候目標。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競爭力中心主管布里斯(Arturo Bris)教授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新加坡通過依賴全球貿易取得競爭優勢。我國經濟指標在全球排名第二,反映出我國的經濟開放和自由貿易。
「新加坡是環境標準最好的國家之一,有參與大部分跟貿易質量有關的會議。我國在廢水處理方面的表現佳,也制定了有效的碳定價(carbon pricing)和碳抵消(carbon offsetting)政策。」

布里斯教授認為,提高製造業出口和服務業的勞工標準,有助於改善我國可持續貿易的表現。布里斯教授指出,全球化和可持續發展相互矛盾。「企業和國家已通過全球貿易和採購來提高財務回報,但如今我們清楚地意識到,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可持續發展,如能源和天然資源即將耗盡。」

因此,政府和企業領導人都必須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在達到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目標的同時也能夠支持國家經濟。

02 新加坡如何突破尋求更大的增長
1.商品價格上漲
應對外部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包括全球供應鏈中斷以及能源和商品價格上漲。
2.新冠疫情影響
支持繼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部門的經濟復甦,給予本地企業調控扶持政策,協調各部門做好對應部署。
3.提高新技能研發
幫助企業向低碳未來過渡,以及確保工人不斷發展新技能,提高現有技能,以滿足增長部門的勞動力需求。
新加坡的競爭力得益於其開放的經濟、世界級的人才和創新生態系統,從新加坡追求卓越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新加坡在今年的IMD世界競爭力排名中名列前茅。在過去二十年中,與新加坡的商業和政府部門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卓越的持續經濟表現,對政府和商業效率的不懈關注,以及世界一流的基礎設施,使新加坡在IMD在《世界競爭力年鑑》中排名的許多領域樹立了標杆。
*內容段落或圖片轉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