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動汽車(EV)行業的全球競爭中,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小鵬汽車正迅速嶄露頭角。作為特斯拉的競爭對手,小鵬汽車今年計劃在20個國際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這一目標遠超去年的四個市場,小鵬汽車的全球擴張計劃預示著中國品牌在國際舞台上的雄心壯志。

圖源:雅虎
小鵬汽車總部位於廣州,其最新車型預計將於本月登陸德國市場,並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進入新加坡市場,此外,公司還計劃擴展到英國、澳大利亞和法國等國際市場。然而,小鵬汽車的執行長何小鵬在接受CNA採訪時表示,儘管公司設定了這些目標,但並沒有一個明確而準確的全球擴張計劃。
小鵬汽車的國際化進程是一個長期的戰略,何小鵬說:「在過去的三年里,我們走了一條非常緩慢的道路,因為很多人認為,一旦進入國際市場,應該能夠迅速取得成果,我從來沒這麼想過。
如果你看看有多少公司能夠成功走向全球?有但很少,有多少中國企業能夠成功走向世界?這甚至更少。在我看來,走向全球至少是一個10年計劃,而小鵬汽車正在穩步推進這一進程。」
看似起步較慢,實則為走向國際做準備
小鵬汽車成立於2014年,由何小鵬創立,並得到了大眾汽車的支持。公司在發布車型方面看似起步較慢,但實際上是在為全球擴張做準備。
何小鵬解釋說:「為什麼我們一開始沒有在中國創造太多的本地化產品和服務?因為他的願景是走向全球,我們可能比其他人多花了12個月的準備時間,但從我的角度來看,我們以後會賺回來,所以我和其他人有很多不同的邏輯。」

何小鵬 一名連續創業者
作為連續創業者,何小鵬此前曾共同創立了移動網際網路公司UCWeb Inc,該公司最終於2014年被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收購。
他將自己的經驗教訓總結為兩點:利用技術創新創造差異化,並在國外市場與當地人合作實現雙贏。
何小鵬說:「我認為汽車快速走向全球更具挑戰性,因此無論我們在未來10年是否有遠大目標,我們都會一步一步地穩步前進。」
在過去三年中,小鵬汽車在歐洲的幾個國家只售出了幾千輛汽車,但在3月份的一整個月內售出已經為約1000輛,他說:「這是因為我們已經奠定了三年的基礎。」
目標:成為國內市場領頭羊
小鵬汽車去年交付了141,601輛汽車,同比增長17.3%,儘管與電動汽車巨頭比亞迪(BYD)和特斯拉仍有一段距離,但何小鵬對未來充滿信心,並設定了遠大目標,希望到2030年成為國內市場領導者,並計劃到2025年實現盈利。

圖源:雅虎
*比亞迪在2023年銷售了創紀錄的3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由億萬富翁投資者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支持的比亞迪(BYD)在去年第四季度超越特斯拉,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製造商。
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激烈競爭將持續兩到三年,他將其視為「良好的市場競爭」,隨著競爭對手逐漸穩定,小鵬汽車將能夠通過更好的研發、更高質量和更穩定的價格來服務客戶。據報告稱,2023年第四季度小鵬汽車的收入增長了153%,虧損收窄,創始人之一賀建奎先生『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話來形容。」
他預測未來三到四年將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淘汰賽」,接下來的幾年將是「全明星賽」。他說:「在這個領域,到2030年,我們大概可以看到全明星賽期間前一和前二(球員)的能力和可行性。」
賀先生補充說:「汽車行業是一場馬拉松,它不像短跑。」他指出,雖然公司之前的重點是利用優勢並擴大規模,但去年改變了策略,不追求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在追求規模之前使公司能力更加平衡和全面。
中國競爭激烈的電動汽車行業持續激烈的價格戰將持續兩到三年,因為汽油燃料汽車也希望降價以保持市場份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去年滲透率為35.7%,同比增長8個百分點。
但賀建奎表示樂觀,稱其為「良好的市場競爭」,他說:「它不會持續很多年,我認為在它達到一個階段之後,你的競爭對手會逐漸變得穩定。在這個時候,你會用更好的研發、更好的質量和穩定的價格來為客戶服務。」
這是一個過程,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每個人在短期內都會遇到挑戰,我們說我們很「嬌」;但從中期來看,它使企業變得更大、更強。他說,這個過程還要求小鵬汽車製造出功能更強大、技術更不同的產品,如果只是以更便宜的價格製造同樣的東西,這是沒有必要的。
展望未來,賀建奎預測,在10到20年內,汽車將變得越來越自動駕駛,為人們提供更多出行選擇,他希望小鵬汽車能夠成為這一變革的推動者。
中國汽車品牌進入新加坡市場

圖源:雅虎
中國汽車品牌在進入新加坡市場,通常會採取一些特定的國際化市場定位策略,例如,比亞迪選擇專注於新能源車型,並涉足計程車運營、巴士運營、公交、叉車、自動駕駛技術開發等領域。表明比亞迪並沒有直接進入私人乘用車市場,而是通過多元化的業務來逐漸融入新加坡市場。
另外,中國品牌在東南亞新能源汽車市場展現出了影響力,眾多企業如上汽、長城、長安等也在東南亞建立了生產基地,這些品牌通常會根據當地消費者的需求、用車習慣以及競爭對手的情況來調整產品和服務,以更好地適應國際市場。
在新加坡,由於嚴格的新車政策和高昂的擁車成本,公共運輸成為了比亞迪的切入點。比亞迪利用其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優勢,成功地將電動計程車、巴士等新能源汽車帶到新加坡市場,並在2023年成為新加坡電動汽車市場的領導品牌。這種策略不僅有助於品牌的國際化發展,也促進了當地交通行業的綠色轉型。
中國品牌走出去,仍在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