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概之
「華人國家」反而成了新加坡的催命符,咱何時擁有死保新加坡的決心和能力,才能指望人家在南海問題上倒戈。
5月26日,美先後派遣2架偵察機、兩架B1B轟炸機、一架KC-135R從新加坡起飛,分別前往中國東海、南海領域展開「飛越自由」;
5月28日,美國「吉福茲」號瀕海戰鬥艦和新加坡「堅信」號隱形護衛艦在南海展開「自由航行」,並舉行聯合演練;
僅7月份,美國拒絕承認中國的南海主權後,從偵察機到雙航母戰鬥群一共抵近偵察12次。
不少人覺著新加坡平時低調做人專心發財,跟咱在南海又沒有主權衝突,國內華人占比還超75%+,所以在南海問題上別說偏心站咱這邊了,至少也是兩不相幫坐看吃瓜吧。怎麼現在卻蹦出來,認了美國當爸爸,跟後頭一起上咱這碰瓷來了呢?
但其實,新加坡認美作父很多年,早成了一項優良傳統既定國策。

倒貼都被嫌棄的國度
別看新加坡現在西裝革履人模人樣的,但二戰剛結束時人還是開局一條狗要啥啥沒有的小屌絲。
當時的政治新星李光耀手段毒得很,前腳聯合當地GCD趕走英國佬搞自治,後腳又嫌自家山窮水惡,暗地勾結馬來西亞人把前盟友清洗乾淨,接著轉頭拿新加坡當嫁妝合併到馬來去了。
合併後不久,一心想著掌權馬來西亞的李光耀就火急火燎髮動華人平權運動,但誰成想,馬來西亞人本就覬覦肥得流油的華人群體,自身又是排斥異教徒尤其無神論的穆斯林,李這一鬧,人立刻藉機搞事上街打砸搶燒一條龍安排的明明白白。
所以沒過兩年,馬來西亞國會就全票贊成又把新加坡開除國籍禮送出境了,見過要死要活求獨立的,但像新加坡這樣上位失敗被人抓包、強行踢出去二次獨立的奇葩,歷史上還是頭一號。

(65年新加坡二次獨立,李光耀痛哭流涕,在小本本里寫道: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
不管怎麼說,沒了馬來西亞的人口市場和工業原料後,基本新加坡所有產業鏈和銷售鏈都得推倒重來。
而且以往英國駐新基地光後勤和大保健服務就至少創造了4萬工作崗位,每年能給當地創收5千萬英鎊(當時占全國收入20%...),上次李光耀搞自治分家已經把英爸爸得罪慘了,英軍早帶著小姨子跑路回家找女王嚶嚶嚶,弄得新加坡是人財兩失鴨梨山大。
更難的是,東邊有個拳打蘇修腳踢美帝的大國,西邊越南入侵柬埔寨、印度邊境異動背後都有蘇聯向東南亞伸爪的影子。
當時新加坡正處於最虛弱的時候,倉庫窮得跑老鼠、百姓人心思變完全談不上國家認同,軍隊更是老弱病殘開個槍能嚇跑一半。此時不管是大國搞意識形態輸出,還是蘇聯以印度越南為跳板布局東南亞,新加坡都是那個最有可能被分裂策反甚至直接吞併的對象。
所以從對沖蘇中威脅、吸引外資、穩定人心、擴大就業的角度考慮,李光耀意識到,他該給新加坡找個新爸爸了。
於是乎,那幾年新加坡在聯合國、不結盟運動等各種場合瘋狂刷存在感,搶到麥克風就噴蘇聯帝國主義肆意擴張渣男本質人盡皆知,唯我皿煮大美利堅心向和平用愛發電。而作為鎮守馬六甲海峽的關建國,新加坡這麼明目張膽地上門賣屁股,美爸爸當然是笑著原諒他呀。
沒多久,兩國便簽了賣身契,新加坡將自家大半機場都打包送給了美國空軍使用,美國軍艦可在任意時間停泊全新加坡的任意港口而無需事前告知,越南戰爭期間,新加坡為美國第七艦隊提供從停泊補給到整修嘿嘿嘿等一條龍服務。

(哪怕後來蘇聯力疲,李光耀也一直不放鬆警惕:「我們不能只看到戈巴契夫的玉米棒子微笑,不要忘記這是一個連牙齒都武裝的大國。」)
而作為回報,美國將新加坡納入保護範圍,各類國際組織一路綠燈火速辦卡,大量資金技術紛紛湧入了這個占地面積只有浦東新區60%的小國。
幾十年來,李光耀都堅持將海量資金砸在基礎設施建設和製造業發展上,同時把新加坡定位為商品中轉與資本流通的自由之都,將地理優勢發揮到極致,借著中日韓等亞洲國家崛起的東風將自己打造成連接亞歐北美三大洲的物流中轉站和商業金融中心。
國家定位明確、領導人有B數不上頭、民眾不作死,讓新加坡走上了一條發家致富的快速路,不僅發展出吞吐量一度世界第一的最佳深水港、光航空海運等交通物流業就占GDP的20%,同時,給美爸爸修船大保健刷出來的經驗值,還連帶著讓其成了亞洲重要的海上給養基地和船隻維修中心。
更誇張的是,李光耀對製造業的長期執念,也讓毛都不產沒點家產的新加坡製造業蓬勃發展,17年占了全國GDP的20%。從電子、航空到製藥等高技術含量的暴利產業紛紛落地開花,明明自己土地貧瘠一滴石油都沒有,卻玩兒成了世界三大煉油中心之一。
像金融、商業服務這些同樣占著20%總GDP的就不說了,連深圳香港每年都有不少學生跑去新加坡找類似實習,特別這兩年香港鬧騰的情況下,新加坡在亞洲的金融地位是越發穩固。
不得不說,李光耀在馬來西亞這條陰溝裡翻船雖然挺難堪的,但人家後來這幾十年認爸爸搞經濟搞得還是順風順水很有一腿的√

但好景不長,安穩日子沒過幾年呢,新加坡又慌了,在北方,一個古老而又嶄新的國度抖擻身子,巍然聳立。
新加坡的南海利益
蘇聯逐步衰弱自閉後,南海漸漸只剩美國一家獨大,新加坡基於地區均勢戰略,決定向中國靠攏,於是有了76年李光耀訪華,提出「中國越強大,中美力量越平衡,新加坡就越安全」的說法。建交後,新加坡更是幾次派人指導深圳改革發展城市規劃,加大對中國的投資,兩國關係日漸升溫。
然而這種熱戀期只存在於中國對南海掌控力遠弱於美國的時候,打咱把近海魚撈差不多後,勤勞肯乾的漁民伯伯就開始遠海賽艇勇闖天涯,每次出去都是成群結隊幾十上百艘往外撲,個個又喜歡搞那種大航程、大噸位、同時能撒好幾張網、魚眼還賊細老少通吃的那種鐵殼漁船。
反正早年外海也沒人管,所謂三年不出海、出海吃三年,一時間中國漁民「打自己的漁、讓別人無魚可打」的絕食流操作可謂打遍南海無敵手,東南亞人哪見過這架勢,也就越南靠著人狠船多勉強死撐著,其他像菲律賓印尼之流,除了躲角落嚶嚶嚶外別無他法。
特別12年中國奪回黃岩島實際控制權並實現中沙群島常態化巡航管理後,咱一發狠成立了三沙警備區專門騎臉驅趕越境船隻,花一年功夫吹出幾個2000英畝的大島強行占座,把中國電信機場燈塔一路修到最前線,越來越多中國海洋石油鑽井平檯布設深海,連越南國家油氣集團的平明2號探測船勘探油田都被割了探測電纜...
就在這幾年間,南海格局開始漸漸向中國傾斜,而面對這情況,最著急的反倒是看似風輕雲淡局外吃瓜的新加坡。

(16年12月,美國在南海投放無人潛航器,結果剛丟下水,下一秒就被中國捕撈船光速撈起來帶走了...)
沒錯新加坡跟咱確實沒有主權爭端,但是在爭議海域的部分領空卻跟咱有利益衝突。
1946年瓜分南海空域飛行情報區時,英美把它分別劃分給新加坡、越南、菲律賓進行管理,其中新加坡就掌管著南海南部近40%的空域,咱的南沙群島所屬空域基本都在新加坡飛行情報區的覆蓋範圍內。
而06年國際民航組織批准建立三亞飛行情報區後,我們費了好大力氣才跟越南談妥把胡志明飛行情報區的部分管轄空域劃給咱擴大了管理範圍,自此新加坡就一直很擔心自家飛行情報區也要給中國咬一口。
畢竟其他國家可能不怎麼在乎這玩意兒,但新加坡不行,身為總面積710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人領空是小得忽略不計。往往戰機剛起飛就進了鄰國領空,不僅24小時吃喝拉撒全程被鄰國雷達輕鬆視奸,更是沒有足夠寬敞的空域給自家空軍搞訓練演習,所以新加坡早把自家飛行情報區管理的南海空域當空軍訓練場,不容他人染指。
特別13年中國在東海設立防空識別區後,任何飛行棋OFO進入識別區都需要配合識別、通報飛行計劃。這點讓新加坡越發不安,鬼知道中國今天東海畫條龍,明天會不會就來南海畫彩虹?
別說空軍了,連新加坡陸軍都找不到場子訓練,只能交錢委託台灣軍方幫忙培養步兵、裝甲兵、炮兵,16年咱在香港扣押的就是剛從台灣訓練完準備返程的新加坡裝甲車,讓台灣幫著練軍√

(讓灣醬幫著練兵...嗯沒想到新加坡內部也有我們的同志啊)
一旦咱在南海以九段線為依據劃防空識別區,必將與新加坡飛行情報區重疊,這不僅會削弱其管理民航飛行、管理海道航運物流的權威與能力,加大了中美在臨近空域衝突最後禍及本國的可能,更將新加坡空軍徹底暴露在中國預警雷達覆蓋範圍下,今天穿啥顏色的胖次人比你還清楚,這操作實在頂不住。
另一邊,在中國一帶一路的規劃里,新加坡不再是不可替代的亞洲國際航運中心,馬來西亞的馬六甲港和巴生港、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甚至泰國潛在的克拉地峽運河,都會大大削弱新加坡物流中心的地位。
總的來說,中國雖然多次明確南海是咱核心利益不容觸犯,但並沒有對本國具體權利訴求和權力上限做出明確說明或保證。特別人工造島鬼斧神工和大驅下餃子讓全世界看到了世界工廠生產力拉滿996爆軍艦的威力後,新加坡不僅擔心自家鐵飯碗被搶,更怕南海進入規則崩壞、秩序動盪的不確定期。
如印尼馬來等其他鄰國或許只會有些苦惱,但小國如新加坡,卻是關乎社會發展國家存亡的大事兒。
所以李光耀在06年以中國十倍競價惡意搶購瓜達爾港運營權,力挺菲律賓搞南海仲裁,在東亞峰會和香格里拉、東協峰會上不斷重提南海問題,甚至多次訪美促使歐巴馬提出「重返亞太」戰略,並把TPP從4國經貿合作擴展到以高標準貿易為名限制中國發展的跨太平洋貿易協定...

(所謂南海中立協調國的背後,是美國部署在新加坡的4艘瀕海戰鬥艦、P-8A海神電子偵察機、第497飛行訓練中隊和海軍第73特遣部隊)
為確保力量均勢,新加坡引美國入局;歐巴馬上台後美國收縮,新加坡引日本和東南亞諸國入局;諸國看著咱航母一艘接一艘漸漸認慫不吭聲,新加坡又引印度入局(19年簽署合作意向允許印度海軍停靠補給)。
小小南海,陷入其中的玩家越來越多,但隨著利益相關國或沉寂或默許或認慫,原本域外吃瓜假裝中立仙人絕食的新加坡被迫從幕後唱紅臉捅軟刀子走到台前,甚至圖窮匕見直接跟著美國搞航行自由,這其中也傳遞給咱一個明確的信號:
新加坡可以接受美日印在南海橫行,但唯獨不能是中國。

新加坡的生存之道
雖然平時經濟貿易上打得火熱,但新加坡對中國的提防和政治疏遠由來已久,當年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踢出群聊,就是因為馬來人與華人的種族矛盾,這一黑歷史讓李光耀深深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東南亞,身為華人即是原罪。